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蒿(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單一,狹紡錘形,莖下部稍木質化,縱棱明顯,多分枝,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
白蒿是一種多年生軸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長快,3月中旬至4月開始生長,8月中旬開花,9月初結實,10月初成熟。分布範圍:主要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西藏等地。此外山東江蘇等地也有栽培。
[1]

形態特徵

大籽蒿:一、二年生草本。主根單一,垂直,狹紡錘形。莖單生,直立,高50-150厘米,細,有時略粗,稀下部稍木質化,基部直徑可達2厘米,縱棱明顯,分枝多;莖、枝被灰白色微柔毛。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或寬卵圓形,兩面被微柔毛,長4-8(-13)厘米,寬3-6(-15)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稀為深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規則的羽狀全裂或深裂,基部側裂片常有第三次分裂,小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10毫米,寬1-1.5(-2)毫米,有時小裂片邊緣有缺齒,先端鈍或漸尖,葉柄長(1-)2-4厘米,基部有小型羽狀分裂的假託葉;上部葉及苞片葉羽狀全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無柄。頭狀花序大,多數,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4-6毫米,具短梗,稀近無梗,基部常有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開展或略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近等長,外層、中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無毛,中肋綠色,邊緣狹膜質,內層長橢圓形,膜質;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3)層,20-30朵,花冠狹圓錐狀,檐部具(2-)3-4裂齒,花柱線形,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多層,80-120朵,花冠管狀,花葯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叉開,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長圓形。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灘、草原、干山坡或林緣等地。根系發達,在草場正常利用的條件下,主根可伸入100厘米的土層中,側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內的土層中。根系入土深度超過株高的4~5倍,根幅大於冠幅2~3倍。利用過度,生境乾旱程度加劇,植物地下部分則犬於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減弱,不定根大量出現,甚至發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另一特點是,枝條在適宜條件下能長不定根,當枝條長出不定根,植株受踐踏後,枝條脫離母株,亦能發育成新個體。在內蒙古高原上,它可向着由風力而形成的薄層沙地延伸。冷蒿屬於溫帶旱生小半灌木。性耐乾旱和嚴寒,適生於≥10℃的積溫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氣候條件範圍內。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質和礫質土壤上,均能繁盛地發育生長,但不能進入低濕的鹽漬化生境。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1)白蒿有明顯的利膽退黃作用。
白蒿可使膽石症病人膽汁流量明顯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含量降低,可預防膽固醇結石的形成。
無論對正常實驗動物,還是對CCl4所致肝損傷大鼠,均有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2)能降低血清轉氨酶活性,減輕肝細胞腫脹、氣球樣變、脂肪變和壞死程度。
茵陳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陳黃酮等成分均有保肝作用。
保肝:誘導肝藥酶、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保護肝細胞膜的完整和促進肝細胞的再生。
(3)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對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牛型及人型結核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病原性絲狀體,以及黃麴黴菌、雜色麴黴菌等皮膚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茵陳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茵陳炔酮、對羥基苯乙酮和其他揮髮油成分。
(4)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茵陳能使高血脂動物血清膽固醇和β-脂蛋白降低,主動脈壁中膽固醇含量明顯降低,動脈壁粥樣硬化斑塊病變減輕。
(5)解熱、鎮痛、抗炎茵陳對傷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體溫升高均有明顯解熱作用,茵陳中6,7-二甲基七葉苷元對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鎮痛作用,並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跖關節腫脹程度有抑制作用。 [2]

參考來源

  1. [白蒿的功效. ]
  2. 白蒿怎麼吃.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