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背青莢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背青莢葉中藥名。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莢葉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var.HypoleucaHemsl.exRehd.的葉。具有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水腫,熱淋,便血,瘡腫,跌打瘀腫。[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白背青莢葉

漢語拼音:Baibeiqingjiaye

別名::小通草

性味歸經:味苦,性涼

功能:具有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的功效

主治:水腫,熱淋,便血,瘡腫,跌打瘀腫[2]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背青莢葉

拼音名: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

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 var.hypoleuca Hemsl.ex Reh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 var. hypoleuca Hemsl. Ex Rehd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莢葉的葉。

採收和儲藏

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落葉灌本,高達2m。幼枝綠色,無毛,葉痕顯着。葉互生;葉柄長1-5cm;托葉線狀分裂;葉片紙質,卵形、卵圓形,長3-9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於圓形,上面淡綠色,下面被白粉,常呈灰白色或粉綠色,邊緣具刺狀腺質鋸齒。雌雄異株,雄花4-12,呈傘形或密傘花序,着生於葉面中脈的1/2-1/3處,雄蕊3-5,生於花盤內側;雌花1-3,着生處與雄花同;子房卵圓形或球形,柱頭3-5裂。漿果,成熟後黑色,分核3-5。花期4-5月,果期8-9月。

白背青莢葉
31_105803_1.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zhongyao360.com/z/baibeiqingjiaye/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主水腫;熱淋;便血;癟腫;跌打瘀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3]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白背青莢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白背青莢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白背青莢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