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葉根的功效與作用
白背葉根的功效與作用白背葉別稱白鶴草、葉下白、白背木等,為大戟科野桐屬植物白背葉的根,入藥具有清熱、祛濕、收澀、活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炎、腸炎、淋濁、帶下、脫肛、子宮下垂、肝脾腫大、跌打扭傷等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白背葉根的功效與作用吧! ==白背葉根的藥用功效 【性味】味微苦、澀,性平。
【歸經】肝、脾經。
【功效】清熱、祛濕、收澀、活血,主治肝炎腸炎、淋濁、帶下、脫肛、子宮下垂、肝脾腫大、跌打扭傷。[1]
目錄
[隱藏]白背葉根的相關論述
1、《常用中草藥手冊》:舒肝活血,清熱去濕。主治慢性肝炎,脾臟腫大,腸炎腹瀉,脫肛,子宮下垂。
2、《廣西中草藥》:散瘀消腫,止血止痛。主治白帶,淋濁,疝氣,產後風癱,刀傷出血,瘡癤。
3、《全國中草藥匯編》:柔肝活血,健脾化濕。主治肝脾腫大,妊娠水腫。
白背葉根的藥用選方
1、治淋濁:白背葉根五錢,茯神四錢,茯苓三錢。煎水空腹服。
2、治子宮下垂:白背葉根十二兩,米醋二斤,煎至半斤,夜間置於露天打露一宵,翌晨一次頓服,連服三劑,並臥床休息一星期,愈後燉黃頭龜連服數天。
3、治眼霧,赤眼紅熱,怕光流淚:鮮野桐根一至二兩(洗淨,切碎),豬肝二至四兩。水適量燉服。
4、治雙單喉蛾:白背葉根,蜂糖浸透,去渣,取汁液內服。
5、治中耳流膿:白背葉根研末,酒適量,浸出濃液滴耳內,並外搽。
6、治腰骨閃傷:鮮野桐根一兩,洗淨切碎,水、酒各半和豬赤肉二至四兩燉服。
7、治慢性肝炎,脾臟腫大,腸炎腹胃,脫肛,子宮下垂:白背葉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8、治白帶,淋濁、疝氣,產後風癱:白背葉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9、治瘰癧:白背葉干根二兩,豬瘦肉適量,水煎軋。
10、治瘋狗咬傷:白背葉鮮根二至三兩,水煎服。從被咬日起,每日一劑,連服七日,以後每隔七日服一劑。如病發則連服數劑。
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農人健康 > 藥材功效. 白背葉根的功效與作用. 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