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的風采(王天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羊的風采》是中國當代作家王天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白羊的風采
在晉北高原廣袤的土地上,有一個充滿神奇的地方,古稱白羊,她就是山西省左雲縣。
戰國時期,推行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曾在此設置武州塞,為雁門郡之邊塞,是中國最為古老的邊塞之一。這裡是晉北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牽手的地方,陰山余脈延伸到白羊之北而消失。白羊之地周邊為山地、峻岭和悠長的深谷,地形奇特險要,因此流傳着「天下雄關數武州」的俗語。在中國古老的歷史上,朔方的遊牧民族與漢族在白羊之地衝撞得最為激烈,這裡就好像鐵匠棚里的鐵砧,不時地迸發出四射的火花。東胡、匈奴、韃靼、鮮卑等遊牧民族都先後或同一時期突奔過這片土地。秦皇漢武均在此築牆圍,修城堡,至今這裡殘存的明長城主體中依然包裹着秦漢長城的遺骨。戰旗獵獵卷西風,鐵騎奔突刀槍鳴。古老的邊塞文化最初就是蘸着血與火書寫的。白羊大地上數千年前就留下了血染的風采。
邊塞的風不僅僅是疾勁和剛烈的,也蘊含着柔情與婉約。在大漢王朝與匈奴和親的史實中,昭君和番是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假如歷代王朝與外番和親的史實是一幅碩大的書法長卷,昭君出塞應占很大的尺幅。這一史實已擴展綿延成後來的戲劇、小說、詩詞、曲譜等文藝作品和音樂作品。我於四十年前就見到過《昭君怨》的二胡獨奏曲的曲譜,據說這首曲子的前身是東漢文學家蔡邕寫的《怨曠思惟歌》的琴曲,後人稱作《昭君怨》。
在撰寫這篇小文之前,我專門在網上搜索出青年二胡演奏家於紅梅女士演奏這首二胡獨奏曲的視頻,不厭其煩地視聽了十數遍,當聽到那種如泣如訴如悲啼的音樂語言時,竟然並非矯情地淚流滿面而打濕衣襟,當聽到後半曲中歡快的節奏時,也跟着樂曲一起,愁雲四散,春風盈懷。歷代王朝,解決民族紛爭最強硬的方法就是戰爭,是男人們用刀槍來擔負的。那是一種悲壯到極致的情景,悲壯得山呼海嘯,悲壯得天撕地裂,悲壯得日星隱耀,悲壯得血如殘陽。然而,那種悲壯冷不丁就會由柔弱的女子們來承擔,讓她們用如水的柔情去化解,把硝煙化為彩雲,把血河化為清流,把疆場化為禾田,把戰戟化為犁鏵。昭君這個美麗的女子就是鑄劍為犁的典型代表。據說由於昭君的和親,邊塞戰火竟熄滅了上百年,真是「差勝防邊十萬兵!」我由此在對漢元帝鄙視的同時,也對這位古代年輕而美麗的女性充滿了敬意。
昭君出塞之地在各種典籍的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有多處,其中重要的一處是武州塞。在白羊之地,有昭君路經高山堡、蹄窟嶺與棲息武州城的傳說,並載入過典籍。在白羊之地,有許多地名與她出關過塞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飲馬泉、晾馬台曾是和親隊伍飲馬休息之地。紅砂岩口是送出嬌娘的山口,扇莊則是昭君丟掉香扇的地方。
回望漢宮月,
琵琶馬上行。
彈至白羊處,
濃情落歸鴻。
當我行文至此時,不由地寫下了上面這樣的拙句。我想「落雁」之說也許就發生在吉祥的白羊之地吧。哦,歷史已成陳跡,至於昭君是否真的是從白羊出塞的,這已並非重要,有如此之多的美麗傳說,就足以顯示出古老的白羊大地的風采。昭君的青冢雖說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白羊人卻用許多瑰麗的傳說故事為昭君堆起了一個光彩照人的芳冢。
2011年7月29日至31日,「三晉詩人、作家採訪團」在塞北歷史文化名城左雲縣採風。我作為採訪團成員之一,強烈地感受到了這裡悠久的文化氣息和特有的風采。
左雲縣城古稱臥牛城,這座邊塞古城今日已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寬敞的街忂涌動車流,林立的樓廈可掛祥雲,一行行嘉木鬱鬱蔥蔥,一圃圃花卉喜笑顏開,彩色噴泉如時裝模特一般,在音樂聲中靚麗登場。城內的東山公園,條條曲徑通幽處。蒼翠的樹林托舉出青磚浮屠。每一條曲徑都是一首情詩,每一塊草坪都是一篇美文,每一片碧樹都是一部巨著,那座青磚寶塔則是一卷經書。這裡真可謂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綠意、詩意、禪意得到了完美的結合。城邊上的十里河公園,那是水的世界,水鳥的天堂,遊人的樂園。在晉北高原這個水源奇缺之地,白羊人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塞北江南的奇蹟。
臥牛城的楞嚴禪寺為塞上三大寶剎之一,中國五大楞嚴禪寺之中,左雲楞嚴禪寺規模最大,聲譽最廣,在蒙漢僧眾中影響深遠,可惜1946年秋毀於戰火。2006年10月,歲在丙戌,左雲楞嚴禪寺在縣城之東開工重建。2010年6月主體落成。我進入楞嚴禪寺,看到一座座殿堂依地勢高低而重重疊疊,飛閣流丹,金碧輝煌。這裡是佛教的聖地,是梵音的世界。世人進入楞嚴禪寺,即使不敬香禮佛,佛也會用其慈悲情懷拂去他們心靈的塵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是佛對即將墜入地獄之人的呼喚。佛啊,您的悲憫情懷是何其偉大!寺院中有一個建於高台上的觀景亭,亭中銅牛靜臥,佛光燦然。登上觀景亭可一睹臥牛城的奕奕風采。
在臥牛古城,我們被左雲縣高級中學的風采而震驚。這是一處育才的園圃,一座座教學樓、宿舍樓相對相稱,實驗大樓、圖書大樓、餐飲大樓格外氣派。運動場上體育器材和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堪稱一流。想不到年度財政收入只有七個億的左雲縣竟然拿出近兩個億修建了這所中學。這是左雲縣領導深遠的卓識所致,看來肉食者並非都鄙。在這所學校參觀時,我和同仁們議論道:「左雲的領導是干正事的領導。」在古老的臥牛城中最好的建築就是學校。時下,有些地方的官員熱衷於買高檔轎車,建豪華官衙,吃高級「便」飯,泡高級美眉,嫖高級妓女,包高級N奶,吸着人民的血汗,卻不干人事!他們和干正事的官員相比較,前者是流氓,後者乃菩薩。
建築美,自然美,人文美;文風盛,官風正,民風純,是臥牛城典雅的風采。
在下面兩段文字中,我將要寫白羊人的風采。
馬文有是一位和藹可親,溫文爾雅,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是左雲縣綜合技術學校的校長,已從事教育工作近半個世紀了。1962年秋,24歲的馬文有畢業於晉北師專,被分配到左雲縣店灣鎮井兒溝小學任教。那是坐落在山坳里的一所小學,其實就是一座破廟。年久失修的破廟屋頂的窟窿白天可見太陽,晚上可數星星,牆壁上的裂縫伸得進手指頭。遇到雨天,屋頂漏雨,牆壁進風。特別是冬天,整個屋子就成了天然冰箱。馬文有就是在這座破廟裡白天給孩子們上課,晚上教村民們識字,干起了他終生不悔的教育事業。他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孩子們能坐在溫暖的教室上課。1965年,馬文有當了這所小學的校長,便再三懇求公社領導改善辦學條件。公社便將廢棄了7年多的糧油加工廠讓他們來做學校。但剛剛搬進去不久,房屋就塌了15間,馬文友又請求上級修繕學校,得到的答覆是:「沒錢!」馬文有在沒錢面前沒有氣餒,帶領全校師生推到舊屋重建。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建成了15間教室,13間宿舍,5孔窯洞,成了當時全縣農村最好的學校。1976年,學校創辦了初中班,馬文有又建起了一所嶄新的學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春風吹醒了古老的白羊大地,馬文友在勤工儉學的基礎上辦起了運輸隊、木器加工廠、印刷廠、地毯廠、實習煤礦等校辦企業。運輸隊車輛最多時,竟有60多輛汽車。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奮鬥,學校又辦起了實習小農場、小林場,面積均在百畝以上。先後繁育出優良品種83個,為本縣和北方四省無償提供優良種子8萬餘公斤。
近兩年來,學校又籌資1.5億元,興辦了66件事實,儲備了3000萬元可持續發展資金,投資260萬元為貧困鄉鎮建起了兩所學校。50年來,馬文有「白手起家,勤工儉學,實業興學,把一所簡陋的農村小學辦成了一所足可以與城市學校相媲美的融小學、初中、中職、成人培訓、校辦企業於一體的國家級示範學校。」(引自2010年3月2日《山西日報》「用摯愛寫下農村教育奇蹟」一文)在左雲縣綜合技術學校,我見到了這位可敬的老人,聆聽了他的講話。真的難以想象,他那並不偉岸的身軀卻支撐起了一副鐵鑄鋼鍛般的肩膀,挑得動萬斤重擔,可稱中國農村教育的脊樑!在這所學校里,我採訪了副校長任斌先生,通過訪談,我更加了解了馬文有的執着情懷,更加理解了「馬文友精神」,更加感受到了人們對馬文有的崇敬。他足以代表白羊人的風采!
在返程途中,我依然沉浸在訪談的情景里,抬眼又望到車窗外那綿延在大山脊樑上的長城和排列有序的烽火台,看到兩狼山、金沙灘等古戰場,不由深情地回眸着風采無限的白羊大地,並致以崇高的敬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