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河 - 成都河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沙河 - 成都河流 |
中文名稱;白沙河 所屬地區;成都市 河長;62公里 流域面積;364平方公里 白沙河年均;徑流量15.8立方米/秒 |
成都市白沙河是岷江上游左岸的一級支流,因其下遊河沙泛白而得名。其全部流域都位於成都都江堰市境內。白沙河年均徑流量15.8立方米/秒,水能資源豐富,徑流年際變化較穩定,水質也較為清澈,是成都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簡介
白沙河河流源於龍門山脈南段光光山南麓,河長62公里,流域面積364平方公里,全部位於都江堰市境內。年均徑流量15.8立方米/秒,徑流年際變化較穩定。屬山地河流。[1]
成都市水源
白沙河水能資源豐富,供水量足且徑流年際變化較穩定,水質也較為清澈。故成為成都市的水源之一,主要為成都市自來水六廠供水,以滿足成都市中心城區600萬人的供水需求。
白沙河堰塞湖
"5·12"特大地震發生後,都江堰市白沙河斷流20多個小時,在白沙河上游無人區形成三處高達60-80米的堰塞湖,總蓄水量約2000萬立方。經過空中勘測,認定三處堰塞湖屬於高危級,使都江堰市虹口鄉、紫坪鋪鎮6000多人、部分企事業單位受到威脅,還威脅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安全。險情出現後,成都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靠前指揮,並精心組織,科學避險,主動排險,取得了排險的勝利。
"5·12"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都江堰市白沙河斷流20多個小時,在白沙河上游無人區形成3處壩高達60-80米的堰塞湖,從下游往上游分別是枷擔灣堰塞湖、窯子溝堰塞湖、關門山溝堰塞湖,總蓄水量約2000萬立方。經過空中查勘,這3處堰塞湖屬於高危級,使都江堰市虹口鄉、紫坪鋪鎮6000多人、部分企事業單位受到威脅,還威脅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安全。
白沙河上游多為山大溝深的無人區,山高坡陡無路可通,溝深急流冰冷刺骨,餘震不斷,堰塞湖險情尚不清楚,滑坡、崩塌、泥石流隨時都可能發生,沒有電力和通訊,同時,成都市已進入主汛期,強降雨過程隨時都可能發生,堰塞湖發生潰決的風險很大……一場人與堰塞湖的決戰也隨即拉開。
一、歷盡艱辛,冒死探險
在確認白沙河上游存在堰塞湖的情況後,在市領導的指示下,成都市水務局反覆研究,提出了"舉重若輕,內緊外松,科學處置"的方針,建立"現場查勘、集體會商、政府決策、抓好執行"的工作機制,採取"進一步探險、迅速搶修便道、優化處置方案、啟動防洪應急預案"等同步進行的措施;並迅速成立了白沙河上游無人區堰塞湖處置工作組。
為了查清白沙河上游堰塞湖險情,在成都市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都江堰市先後4次組織水務、國土局、虹口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等,組成探險突擊隊,分別身背乾糧、礦泉水、衛星通訊設備和必要的帳篷、睡袋、藥品、器材等,徒步冒險、翻山涉水、艱難爬行,進入白沙河上游無人區,對堰塞湖的險情進行查勘,得來了寶貴的第一手險情資料。40多歲的四川大學水電學院楊興國副院長(博士、副教授)丟下緊急的研究課題,克服了身患感冒、體力不支的困難,拄着拐杖,艱難爬行了幾十處懸崖峭壁、涉水過河20多處,下坡坐在地上滑行,磨爛兩條長褲,晚上只能和衣躺下、全身濕透而睡,他經歷了平生從未走過的這段生死冒險之旅。與此同時,在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和成都軍區的關心支持下,成都軍區陸航團連續兩次派出直升飛機,對白沙河進行了全流域空中查勘。
二、自力更生,主動排險
面對堰塞湖帶來的危險,虹口鄉人沒有被嚇倒,而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主動排險。他們晴天頂着烈日,雨天一身泥濘,冒着餘震不斷、泥石俱下的危險,不怕蚊蟲、旱螞蝗、草虱叮咬,不懼隨時可能摔傷、劃傷、擦傷,甚至有生命危險,晚上擠在彩條布簡易帳篷內,地下墊一層樹枝坐着或躺着,靠喝酒驅寒和麻醉,才能忘記疲勞、睡覺。虹口鄉5個村的基層黨員、民兵預備役部隊、幹部群眾從60多人增加到130多人,最多時達到330人,迅速搶修便道,從聯合村的黃金坪向枷擔灣堰塞湖方向艱難開闢,穿過一道道崩山垮石的滑坡地帶,便道被埋後再修,通過10多天苦戰,終於開闢一條翻越了8座山嶺的20多公里便道,為枷擔灣堰塞湖排險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深溪村黨支部書記賈正貴,率領60多人的排險突擊隊,民工最多達300多人,實施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枷擔灣堰塞湖除險攻堅戰。他們將2條橡皮船、施工用的鋼釺、鐵錘、發電機、空壓機、風鑽等機具和500公斤炸藥、幾桶汽油及幾百公斤食品,通過村民人均背馱30公斤,運到枷擔灣排險施工工地,將民工分成15個班組,由佩戴紅袖標黨員任班組長,每組配備1名安全員,在多個施工點位中同時展開施工。按照《枷擔灣堰塞湖排險工程處置技術方案》,在都江堰市水務局3名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在都江堰市公安局2名幹警對爆炸物品的守衛監管下,通過成都萬全爆破工程技術開發公司實施爆破排險,奮戰6天,成功化解和降低了堰塞湖潰壩風險。
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都江堰市幹部群眾在受災十分嚴重、極其艱難的情況下,毅然投入到探險、避險和排險工作。都江堰市水務局王鑫飛,忘記了山大溝深和一道道懸崖絕壁與陡峭梁子的艱險,連續4次參加堰塞湖的冒死探險。大水溝林業保護站站長王永,三次冒險進入堰塞湖實地勘查,收集許多關鍵資料。攀枝花市水利農機局工程師朱家應,赴都江堰當志願者,丟下不滿50天的兒子,主動請戰兩次上山探險,征服了關門山溝堰塞湖。都江堰市水務局工作人員何超,在堰塞湖探險與排險指導工作中,堅守時間最長。都江堰市防汛辦副主任湯鵬,主動請戰參加了第一批探險隊,查勘了枷擔灣堰塞湖。59歲的都江堰市水務局工程師吳松林,是探險查勘人員中年齡最大的,兩次踏上無人區堰塞湖大壩。虹口鄉深溪村黨支部書記賈正貴,顧不了在地震中損失慘重的私有財產,6月27日至30日率排險突擊隊進山探險,痛風復發,匆匆在醫療點輸液,見病情稍有好轉,又再上火線,組織帶領幾百人的排險隊伍,克服重重困難,歷盡千辛萬苦,成功排除了堰塞湖險情。虹口鄉衛生院工作多年尚未轉正的醫生張慶華,無怨無悔地堅守在枷擔灣大壩,為所有排險一線人員做好醫療衛生保障,治傷送藥、按摩消除疲勞、廁所消毒、劈柴、煮飯、打雜,沒有空閒和休息的時間。還有虹口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趙志龍,虹口鄉政府鄉長助理駱強,及當地村民曾萬貴、郭步常等等。他們冒着餘震不斷、山體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險,通過刀劈繩吊開路、砍樹涉水架橋、手腳並用爬行,跨過一道道崩塌滑坡路段,翻越一道道懸崖絕壁,涉過一條條冰冷刺骨的河水,闖過一道道"鬼門關",在風餐露宿、蚊蟲叮咬、旱螞蟥和草虱襲擊的惡劣環境下,所有人都被螞蟥叮咬十多處,經常在毫無覺察時鮮血長流。此外,晚上下雨時,為了避免遭受滑坡、崩塌和野生動物的襲擊,只能選擇在河邊台地宿營,有的人只能穿着雨衣,圍着火堆取暖,在渾身濕透的情況下,往往烤乾後,又濕透,再烤乾,再濕透,在漆黑的深山無人區,坐着、站着又過了一夜。很多人被荊棘扎破手掌,樹枝劃破手臂,滿手都是傷口。正是這些不怕困難、吃苦耐勞、齊心協力、默默奉獻的人們為堰塞湖處置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納尼?繁花似錦的成都居然有無人區? 你見過這樣的戶外場景沒? , 搜狐 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