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沙壁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沙壁畫

中文學名:白沙壁畫

開放時間:全天

白沙壁畫位於麗江古城組成部分之一的白沙古鎮,白沙古鎮位於麗江古城北約10公里,北臨玉龍雪山,南至龍泉,西依芝山,為一座古老的小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的最初聚居地,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白沙壁畫是麗江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是麗江東巴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麗江旅遊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它的繪製從明初到清初,先後延續了300多年。明末清初,是麗江壁畫繁榮鼎盛時期,距今已有五百年歷史。

基本內容

  • 中文名稱:白沙壁畫
  • 地理位置:雲南麗江
  • 景點級別:無評級
  • 開放時間:全天

簡要介紹

白沙壁畫是麗江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是麗江東巴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是麗江旅遊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白沙壁畫位於麗江古城組成部分之一的白沙古鎮,白沙古鎮位於麗江古城北約10公里,北臨玉龍雪山,南至龍泉,西依芝山,為一座古老的小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的最初聚居地,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

發展狀況

明朝時期,麗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時期,政局穩定,經濟較為繁榮為顯其富,故大營宮室,建成了一批頗具規模的建築群。明朝時期,麗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時,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為顯其富有,所以他大建宮室,建成了一批頗具規模的建築群現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大定閣等廟宇均為該時期所建。其中所藏的明代壁畫,是極為珍貴的文物,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雲南省文物工作隊的調查報告是這樣寫的:「麗江壁畫分布於漾西之萬德宮、大研鎮皈依堂、寒潭寺、束河大覺宮、崖腳村木氏故宅、芝山福國寺、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護法堂、大定閣、雪松村之雪松庵等處。」

文化特色

大寶積宮現存壁畫558幅,是麗江壁畫收藏最多的地方。壁畫融漢、藏、納西文化一體,眾教合一,展示了藏傳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 白沙壁畫對各種宗教文化和藝術流派兼收並蓄,獨樹一幟。繪畫布局周密,用筆嚴謹,色彩富麗,造型準確,人物形象逼真,明顯吸取了東巴畫粗獷、色彩對經強烈、線條均勻、筆法洗鍊等特點。麗江壁畫中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對飛跑的駿馬、盛開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鳥草蟲等自然風光都有描繪,這些畫都明顯展示了畫家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畫中描繪的宗教人物,以宗教為折光,融入了畫師們的美學思想,或隱或現地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據史料記載,以大寶積宮為代表的麗江壁畫,是在明初至溥歷時期300多年的時間裡陸續繪製完成的。當時的土知府木旺聘請了以馬嘯天為首的一批漢族畫家,另外還有藏族和白族畫家、東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參加了壁畫的繪製工作。 白沙壁畫以其別具特色的繪畫藝術風格和珍貴的歷史文化內涵,深深吸引着國內外遊客。現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和大定閣等廟宇的明代壁畫,是極為珍貴的文物,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麗江壁畫中規模最大的是大寶積宮的壁畫。大寶積宮為三進院落,有粗實的樑柱,雄健的斗拱,具有鮮明的明代建築風格。大寶積宮壁畫的繪製於明萬曆年間,共12幅,最大的高2.07米,寬4.48米,繪有167個人物形象。壁畫內容系宗教題材,其有別於其他宗教繪畫的,尤為突出的特點是,在同一幅壁畫裡,不僅有佛教,道教的佛像,還有喇嘛教佛像,這種將各種教派揉合在一起的繪畫樣式十分罕見。白沙壁畫藝術風格上漢族和藏族繪畫藝術相結合,對各種宗教文化和藝術流派兼收並蓄,獨樹一幟。繪畫布局周密,用筆嚴謹,色彩富麗,造型準確,人物形象逼真,有東巴畫的粗獷,色彩對比強烈,畫風線條均勻,筆法洗鍊等特點。大定閣的四個媚態觀音,描繪得嫵媚動人,富於人情味;飛天畫的活潑矯健,其他如跑動的駿馬,盛開的荷花,以及山林田舍,花草鳥蟲等自然風光,都描繪得十分生動。據史料記載,以大寶積宮為代表的麗江壁畫,是在明初至清歷時300多年的時間裡陸續繪製完成的。當時聘請里馬嘯仙為首的一批漢族畫家,有藏族和白族畫家,東巴教弟子,道教弟子也參加了壁畫的繪製工作。因此,壁畫風格不一,融會了中原傳統技法和藏,納西繪畫等各種風格。

白沙壁畫以其別具特色的繪畫藝術風格和珍貴的歷史文化內涵,深深吸引着國內外遊客,每天到此觀光遊覽者絡繹不絕。 藝術風格和珍貴的歷史文化內涵,深深吸引着國內外遊客,每天到此觀光遊覽者絡繹不絕。

1962年,雲南省文物工作隊的調查報告是這樣寫的:「麗江壁畫分布於漾西之萬德宮、大研鎮皈依堂、寒潭寺、束河大覺宮、崖腳村木氏故宅、芝山福國寺、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護法堂、大定閣、雪松村之雪松庵等處。」當時,麗江現存的壁畫還有十餘處之多、200多幅作品。現存的55幅壁畫分布在古城周邊的宗教建築群大寶積宮、琉璃殿、大定閣和束河的大覺宮等四座寺廟裡。其中,位於大研古城以北五公裏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壁畫於1996年被國家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攻略

著名的「麗江壁畫」是明代納西族社會大開放的產物,它的繪製從明初到清初,先後延續了300多年。明末清初,是麗江壁畫繁榮鼎盛時期,距今已有五百年歷史。在這漫長歲月中,麗江經歷了十多代土司與流官們的統治。土司與流官中,有開明者,也有昏庸者;有興盛者,也有衰敗者;有信佛者,也有信道者,還有信喇嘛教者。隨着統治者的喜好,麗江的各種宗教常有此起彼伏的交替發展過程,加上麗江的廟宇常有時起時衰,這就直接影響了壁畫的興衰。去參觀白沙壁畫,可以從麗江古城乘車前往,也可以騎自行車前去,交通很方便。

社會評價

麗江,海拔有些高,初到時微微有些恍惚,陽光在你面前綻放開來,宛如神的居所。曾兩度造訪麗江,第一次為的是領略風光,第二次則是因為這裡的壁畫白沙壁畫。

壁畫的年頭有些久遠,繪製於明代,洪武年間朱元璋舉兵南下,麗江土主阿甲阿得率眾先附,明太祖嘉之,欽賜阿甲阿得姓木名得,並授世襲土司知府。土司信佛,壁畫從那時便來到這神的居所。然而年深日久,壁畫斑駁剝落,面目不清。幸而殘存的幾處坐落白沙,自此也就得了「白沙壁畫」的名號。

廟堂之上的壁畫實在太過古老,加之昏暗的光線,什麼都看不真切,偶有一些刺目而輕浮的顏色跳躍眼前,後來才知這是後來技藝拙劣的青年修補而成。雖不得仔細端詳,但那漫天神佛聚集聖眾講經說法的場面依然是氣勢磅礴,駐足於此,使人不敢怠慢。

其中最為精彩要數大寶積宮,得名於《大寶積經》,大乘深妙之法,謂之「寶」,聚集無量之法門,謂之「積」,故稱「寶積」。宮中壁畫所繪以藏傳佛教密宗和祖師為主,兼有道教題材,真是應了佛道不分家的說法。

即是「寶積」之處,壁畫之多面積之大自不在話下。正壁主尊無量壽如來聚集聖眾講經說法,所繪神佛100餘尊,取自唐代菩提流志譯《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幾近4米見寬5米高,為白沙壁畫之首。南壁之上孔雀明王端坐堂前慈眉善目,三面八臂,結跏跌坐於白蓮花上,預示着滅除一切毒害、恐怖、苦惱、災厄而得安樂。而北壁造像則出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音主尊三面七臂,是為密教觀音菩薩造像示人,兩幅巨製均有3人高,除以上3幅壁畫以外,另有《南無護法善金剛》、《紅教祖師》、《蓮花生》、《綠度母》;《南無五色毫光聖母》、《南無大海一樣慈悲觀音》;《天尊與三官》、《金剛亥母》。

走罷大寶積宮,大定閣則更為神秘,閣前「大定」兩字書法剛勁有力。閣四面繚以銅坯,綴以文石,備極精功。再三央求之下,原本封存的閣門為我們打開。閣內望去南北側殿上所繪幾近消亡,而正殿正壁皆繪藏傳佛教密宗之「樂運雙修」題材,分別為觀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四大菩薩像,配以山石花木、仙女飛天、白象、蓮花,甚是生動可愛,着實精彩。四下無人這一回終能夠湊到眼前仔細欣賞。此時此刻對於早先的印象也大為改觀,只見畫中聖眾衣履精細,雖然暗淡但是依然瞧得出曾經的匠人以金粉作畫,鏤空之處必是珍寶玉石,也不知哪個貪心之人全部據為了己有,留下了空洞的凹槽,真是可惜。[1]

出了大定閣已然是下午時分,閣外細雨紛飛,同行的幾位發間都染上了一層露水,雨天的麗江實在寒冷,而我們內心卻燃着火焰,白沙壁畫神奇之處在於它的兼容並蓄,茶馬古道的馬幫漢子帶着藏人的信仰來到這裡;漢地文化的影響加之東巴文化代代延續,各方的璀璨文明在這裡水乳交融。從文化的角度重新審視白沙壁畫,不曾想古人看待各方文明尚且是如此包容。對於藝術的認知永無止境,我們未嘗不能收起偏見與陋習,靜心對待身邊繁雜的文化現象呢?

出於對歷史的緬懷,一份懷舊的情愫油然而生,壁畫的本來面目已經不再重要,斑駁之下另有一種悠遠的風韻。天已黃昏,還是拍張照吧,麗江有緣再見。

參考文獻

  1. 白沙壁畫,馬蜂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