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沙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沙黎族自治縣位于海南島中西部,北緯18°56'-19°29',東經109°02'-109°42',是中國海南省的一個自治縣。東與瓊中縣為依,東南與五指山市交界,南與樂東縣相連,西與昌江縣接壤,北與儋州市毗鄰。全境南北長63千米,東西寬68千米,面積2117平方千米,截至2012年末,人口19.85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牙叉鎮。 2017年3月,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1]

歷史沿革

白沙黎族自治縣西漢屬儋耳郡至來縣,東漢屬合浦郡珠崖縣,從元朝到民國,白沙境地先後屬瓊山、定安、儋縣、臨高、昌感等縣。

1935春,陳漢光在"撫黎計劃"中擬在五指山黎區建立五個縣。

1935年4月,廣東省政府民政廳正式批准設置三縣:樂東、保亭、白沙。白沙縣是將儋州、昌江、感恩、定安、崖縣部分黎區及瓊中縣飛地-水尾營等劃設的。

1958年11月併入樂東縣,1961年恢復。

1987年成立白沙黎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

白沙黎族自治縣轄4個鎮、7個鄉:牙叉鎮七坊鎮邦溪鎮打安鎮細水鄉元門鄉南開鄉阜龍鄉青松鄉金波鄉榮邦鄉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沙縣位于海南島中部偏西,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北緯18°56'-19°29',東經109°02'-109°42',東鄰瓊中,南交樂東,西接昌江,北抵儋縣。縣境南北長約63公里,東西最寬度約68公里,總面積2117.7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白沙黎族自治縣坐落在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 、南渡江上游;地處五指山腹地,地勢陡峻,東南高,西北低。境內地形由山地、盆地、丘陵和台地構成。東南部山地面積132.99萬畝,占總面積的41.9%;東部盆地面積61.44萬畝,占19.3%;北部丘陵地面積91萬畝,占28.6%;西北部台地面積32.23萬畝,占10%。境內地形起伏較大,500~1000米的山峰有440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2座,主要有:鸚哥嶺、馬域嶺、斧頭嶺、白石嶺等。其中以鸚哥嶺為最高,海拔1812米,為白沙黎族自治縣最高峰,是海南島第二高峰。

白沙縣地層從老到新有震旦系、奧陶-志留系、石炭系、二疊系、白堊系及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其次在西北部,總面積1188.13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56.1%。

白沙縣處于海南隆起之中偏西部,東西向昌江--瓊海深大斷裂和區域性北北東向臨高——望樓斷裂橫貫和斜穿縣境,折皺、斷裂發育。折皺有北東向、北西向、北北東向、東西向四組。斷裂有東西向、北北東向、北話向、北東向四組。

氣候

白沙縣山高雲霧多,日照時數雖比島內大部分縣少些,但年平均還達2000小時以上,日照率45~47%,日照變化小,最長13.17小時,最短10.5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725毫米,山區氣候特點突出。由於境內地形複雜,東南部多雨,西北部少雨。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至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5%。每年1月份至翌年4月為旱季,雨量僅占全年雨量的15%。干、濕季節明顯。[3]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白沙縣熱帶森林資源豐富。主要珍貴木材有:花梨、母生、子京、坡壘、石梓、青梅、油丹、綠楠、陸均松、烏墨、山荔枝等。野生動物有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動物:坡鹿、黑冠長臂猿、雲豹、小爪水獺、山鷓鴣、游隼等6種;二類保護動物有:獼猴、穿山甲、巨松鼠、水獺、大靈貓、水鹿、白鷳、孔雀雉、山瑞、蟒蛇等12種。藥用動、植物有:海南熊、坡鹿、金錢龜、海南粗榧、見血封喉、青天葵、益智、杜仲、沉香、降香、丁香、檳榔等。主要礦產資源有:硫銻鋁、錫礦、石灰石、鋅、鐵、鉬、獨居石、硅石、剛玉等。

水資源

白沙縣主要河流有南開河、石碌河、珠碧江,為海南有名的三大河流。南開河發源於境內青松鄉南部的南峰山,是南渡江上遊河段,自西南向北貫穿東部,經牙叉鎮注入松濤水庫,再東流至海口入海,流長194公里。石碌河發源於青松鄉的斧頭嶺,自南向北流經青松鄉,折向西經金波鄉注入石碌水庫,繼續西流匯合昌化江入海;珠碧江發源於縣境中部的南高嶺,流經西北部進入儋州市境海頭鎮注入北部灣,境內流長78公里。由於境內多是山區性河流,一遇暴雨,山洪暴發,流量驟增,枯水期水量銳減。

礦產資源

白沙縣已發現的礦產有14種,產地共15處。其中金屬礦產有銅、鉛、鋅、錫、鎢、金、獨居石、鐵礦;非金屬礦有水泥灰岩、硅灰石、水晶、硅石、粘土、剛玉等。[4]

經濟

第一產業

1982年開展農業資源調查,全縣劃為4個農業區:東南部山地林、牧區,東部盆地糧、膠、蔗區,北部匠陵膠、糧、蔗區,西北部台地糧、油、人工林區。

截至201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28.64億元,其中;種植業完成10.241億元;林業完成12.76億元,牧業4.46億元;漁業產值7683萬元。主要農作物面積和產量如下:

主要農作物面積和產量

第二產業

1983年縣委決定在七坊區的木棉村附近創建木棉糖廠,1984年3月上旬落成並投產,日榨量500噸,有職1353人。1987年第一次擴建,日榨量增至800噸。1986~1987年兩年共還貸款508萬元,曾獲海南區、自治州及縣的表揚、獎勵。

201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3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96億元,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完成1.37億元。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食糖4.34萬噸;澱粉1.14萬噸;供電量11901萬千瓦時;酒精1571千升;松香3780噸;松節油657噸。

第三產業

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縣生產總值(GDP)31.37億元(含農墾),增幅高出全省 1.3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5位。人均生產總值實現18631元。

2012年,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8.87億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73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7.78億元。

房地產

截至2012年底,實施重點項目63個,投資額完成年度計劃171%。白沙黎族自治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52億元。第一產業投資8406萬元,第二產業投資3.21億元,第三產業投資8.47億元。[5]

交通運輸

公共財政投資6585萬元,新建南開鄉至莊賀村、浪九村至莊賀村二條鄉村公路和市政道路建設;投資1500萬元,建設邦溪至什運百里旅遊長廊"白沙綠境秘道",運輸企業投資300萬元,購置大型客車12輛,開通城鄉公交、市內公交線路6條。

2012年末,白沙黎族自治縣公路通車裡程1085.3公里,增長15.1%,其中國道24公里;省道115.9公里;縣道156.8公里;鄉村道路788.5公里。全年貨物量601萬噸、貨物周轉量4.14億噸公里,分別增長27.6%和28.5%;旅客運輸量901萬人、旅客周轉量3.9億人公里,分別增長27.4%和26.2%。運輸業實現增加值6502萬元,增長19.1%,增速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增幅自1998年來的最高點。

旅遊和消費

2012年,接待旅遊過夜人數21.5萬人次,增長70.8%,旅遊酒店開房率60%。

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億元。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完成零售額3.28億元,農村完成零售額1.32億元。從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8757萬元;商品零售3.73億元。

金融和保險業

201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含外幣,下同)45.18億元,其中,單位存款20.28億元;儲蓄存款22.93億元。

2012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84億元,其中,財險收入983萬元;人身保險收入857萬元。

招商引資

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縣簽約引進項目19個,其中:旅遊地產項目13個;工業項目4個;農業項目2個,計劃總投資184.20億元。履約項目16個,累計完成投資6.39億元。

交通

白沙縣牙叉至邦溪、牙叉至西培的兩條出路口道路改造通車,白沙縣最後一個出路口--牙叉至什運的道路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白沙縣公路總長千餘公里,88%村莊已通公路。白沙縣城至汽車站每日有班車往返海口、五指山、 東方、 瓊中等市縣,縣城至至儋州市南豐的水上運輸線長40公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完成機關幼兒園、邦溪中心幼兒園、元門中心幼兒園和細水中心幼兒園的建設和改造;完成白沙中學和白沙中等職業學校的整體搬遷,為擴大招生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加強資源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合併初級中學5所,小學14所。適齡兒童入學率99.9%,適齡少年初中階段毛入學率97.5%。發放貧困高中學生助學金63萬元,受益學生397人。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提供免學費、課本費、住宿費及國家助學金77.2萬元,受益學生395人,為1028名貧困大學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615.4萬元。2012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395人,在校生773人。普通高中招生818人,在校生2251人。普通初中招生2300人,在校生6634人。小學招生3196人,在校學生16385人。學前教育入園(班)2986人,在園(班)6728人。

白沙中學是白沙黎族自治縣唯一一所完全中學,高一年級和義務教育階段的起始年級同時進入課程改革,在班級管理和選課指導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打破了過去單純的行政班的管理模式,實行行政班和教學班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在學生選課指導上,堅持學生全面發展和自主選課原則,在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的同時,也給學生有效的選課指導,避免了選課的盲目性。

文化事業

新建的生態文化公園主體工程、文化館綜合大樓、圖書館已竣工使用,為老百姓提供了一個環境優美的大型文化娛樂活動場所。舉辦白沙縣2012年春節文藝晚會,觀眾達5000多人次。舉辦"綠洲之聲"歌手大賽複賽暨黎族苗族服飾秀大賽,觀眾達4000多人次。截至2012年12月,電影下鄉1054場次(其中,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場次916場,校園愛國主義教育電影放映場次138場),觀看群眾達148148人次;舉辦2012年白沙縣慶元旦農民廣場健身操(舞)大賽,預賽在白沙黎族自治縣11個鄉鎮舉行,共有103個隊、約16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充實了基層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生活。2012年,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8%和95%以上;有線電視用戶6953戶,其中城鎮3360戶、農村3593戶,無線電視用戶772戶。

體育事業

2012年,舉辦三八婦女節環城徒步跑活動比賽、三月三少數民族趣味性體育比賽、迎"五一"慶"五四"籃球賽和白沙黎族自治縣機關單位第九套廣播體操等大型體育比賽。在省第四次體育運會上,白沙黎族自治縣體育代表團在跆拳道、田徑、舉重、乒乓球、帆船和帆板等6個項目比賽中,取得22金、21銀和18銅,獎牌總數61塊的好成績。

醫療衛生

白沙黎族自治縣共有衛生機構138個、病床位546張、衛生技術人員75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94人(醫師164人;助理醫師130人);註冊護師(士)276人。白沙黎族自治縣建立農村衛生室76間,鄉村醫生和衛生員81人。農民參加合作醫療意識大大提升,2012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0.16萬人。全年完成水改廁改造500個、沼氣池159個;白沙黎族自治縣11個鄉鎮,82個村(居)委會,208個自然村,11.56萬人飲用上衛生乾淨的自來水。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縣獲得"省級衛生縣城"光榮稱號。

社會建設

2012年,公共財政預算安排資金3796萬元,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全年保障性住房計劃新開工套數2022套(含農墾),實際新開工套數2274套。利用中央和地方財政公共預算安排資金2075萬元,用於農村危房改造建設,全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856戶,占年度計劃的132.6%,面積9.42萬平方米。全年公共財政用於住房保障支出1.29億元。

截至2012年12月份,白沙黎族自治縣城鎮低保對象2950戶9222人,發放城鎮低保資金2424.97萬元。終止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家庭90戶271人,將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家庭45戶130人納入城農村低生活保障範圍。截至2012年12月份,白沙黎族自治縣農村低保對象1670戶4140人,發放農村低保資金757.98萬元。農村五保供養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將符合農村五保條件的12戶17人納入農村五保供養。截至2012年12月份,白沙黎族自治縣農村五保對象437戶、529人,共發放五保供養資金173.5萬元。完成青松鄉和榮邦鄉二間敬老院建設,安置了25名五保對象。擴大城鄉醫療救助範圍,從救助城鄉底保、五保、優撫對象擴大到困難群眾,同時提高醫療救助標準,臨時救助從原來3500元提高到7000元,大病救助從原來的8000元提高到15000元。截至2012年12月份,共救助城鎮居民患者8210人,救助資金333.12萬元,救助農村患者2133人 ,救助資金298.9萬元。利用公共財政資金51.9萬元,對白沙黎族自治縣152名困難家庭大學生實施救助。

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縣新增就業崗位3271人;完成年計劃850人的384.8%,安置下崗職工946人,完成全年計劃320人的295.6%,其中,援助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414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51人,其中:新增失業人數88人,登記失業率0.99%,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210人,比上年增長34.3%,完成年任務目標2700人的192.9%,其中:省內轉移就業3313人,省外轉移就業1897人。

環境保護

2012年,單位GDP能耗0.3172噸標準煤/萬元,較好的完成年初提出的下降1.8%預期目標。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控制在規定的減排目標內。工業廢水排放、煙塵排放基本達標,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100%,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量135萬噸、處理率9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1.64萬噸、處理率97%。

新建美麗鄉村40個,總投資4500萬元。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繼續推進城鎮人居環境創建工程,加強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加大對工業、醫療、運輸、餐飲等部門污染物(氣)排放的監督和管理,使白沙黎族自治縣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城鎮空氣質量優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地表水質量總體保持良好。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縣有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25349公頃,當年造林面積1364公頃,增長1.58倍,森林總面積17.6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3.34%,活立木蓄積量1466萬立方米。[6]

風景名勝

隕石坑

隕石坑直徑3.7公里,其坑唇牆的形態皆完好。此坑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個隕石坑,比著名的美國亞力桑那坑和前蘇聯的愛沙尼亞卡里隕石坑[11] 的年代都久,是距今7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墜落此處爆炸形成。

邦溪坡鹿自然保護區

邦溪坡鹿自然保護區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境內邦溪鎮,距白沙縣政府牙叉鎮53公里,面積357.8公頃,海拔127-170米之間。1976年10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建立了這個為省級的自然保護區。1988年海南省成立後,劃歸為白沙縣林業局領導,主要保護對象是海南坡鹿及其生態環境。主要動物有海南坡鹿、海南兔、蟒、穿山甲、原雞、海南山鷓鴣等。維管束植物101科、284屬、374種。

壩王嶺森林自然保護區

壩王嶺森林自然保護區山嶽連綿,跨於昌江、白沙、樂東、東方境界,壩王嶺總面積117萬多畝,其間一座座數百米到一千多米的山峰,峰峰並列,原台森林撲朔迷離,草木崢嶸,奇樹異藤爭旺斗綠,觸目皆是奇觀,是森林旅遊的理想境地。保護區的山嶺南北綿延,主峰虎頭嶺海拔1447米。次為壩王嶺,海拔1390米。

紅坎瀑布

白沙紅坎瀑布位於元門鄉東南部,距縣城24公里處。紅坎瀑布總落差145米。瀑布源於海拔1101米的紅坎嶺,兩岸峰巒矗立,溶岩密布。[7]

地方特產

白沙綠茶

白沙綠茶產於五指山麓白沙農場24隊鸚哥嶺下的牛山盆地。據中國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王道經研究多年的天文資料數據推算及1993年專程赴白沙場24隊考察證明,盛產白沙綠茶12.22平方公里的鸚哥嶺下的牛山盆地,與70萬年以前降落的一顆直徑為100的小行星的隕石坑吻合。

藤器

藤器原料采自海南紅藤或白藤,精心編制雕琢而成。無不堅韌光滑、美觀大方,結實耐用。用於編織藤製家具的藤家族成員主要竹藤、白藤和赤藤。竹藤名為瑪瑙藤,被譽為"藤中之王"。

人形骨簪

黎族婦女盛裝時喜歡佩帶首飾。從頭釵、耳環、項圈到手鐲、腳環樣式很多。多為銀質,各地區略有不同。五指山、瓊中、保亭的婦女喜歡佩帶多重項圈和月牙形項圈;樂東縣和沿海地區的婦女喜歡佩帶多個圓形耳環;最有特色的是白沙縣潤黎婦女的人形骨簪。骨簪用牛腿骨雕刻而成,有單頭和雙頭兩種。骨簪通長約20至25厘米,寬約2厘米,厚度約0.8厘米,雕刻非常精細。[8]

民俗文化

文化建設

截至2009年9月,白沙縣榮邦鄉設有鄉級文化站1個,鄉級閱覽室1個,藏書近萬冊,文化站有工作人員一名,文化站建築面積40平方米,舞台尚在建設。金波鄉有村級文化活動室有4間。鄉文化站現存書量5000多冊和電視機。每年根據本地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情都舉行"文化三下鄉"活動和黎苗族"三月三"活動及新興的廣場健身操等;牙叉鎮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認真落實"金光耀瓊州"和"2131"農村電影下鄉活動,共下到42個村莊放映50餘場次,觀看群眾達約兩萬人次。

民俗風情

黎族服飾

黎族服飾體現了南太平洋區域服飾文化的特點。黎族共有五個支系,各支系間服飾明顯不同,白沙縣黎服飾較為原始,女子穿青布貫頭衣,衣側和袖口飾有精細的兩面繡紋樣,下着黎錦短筒裙,最短者僅為七寸長,赤腳。婦女挽髻於腦後,骨簪雕有精細花紋。男子傳統裝束為上穿無領對襟衣,下着吊產,赤足,包頭帕,衣物有少量繡飾。

黎家趣俗

敬酒:黎族農民中,逢年過節家裡來了貴客都要盛情款待,越是久別的客人,場面就越隆重。席間凡人如果有年達十八至二十餘歲且相貌較美、處事伶利的大姑娘,家長總是吩咐女兒向客人敬酒。如果主人之妻是新婚媳婦,則由其妻先給客人敬酒。這被看作是對客人的無上尊敬。

豬頭宴:在白沙縣的元門鄉、牙叉鎮、南開鄉等地方大部分黎族村民中,仍保留着一種古老的宴會習俗——豬頭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