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水寺森林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水寺森林公園位於本區腹地,為西虎嶺山地的一部分。該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18--208米,自然落差90米,平均比降22.5%。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白水寺森林公園 地理位置本區腹地,為西虎嶺山地的一部分占地面積840畝開放時間全天免費正文本園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白水寺森林公園簡介

位於本區腹地,為西虎嶺山地的一部分。該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18--208米,自然落差90米,平均比降22.5%。西北--東南向長900米,東北--西南向寬400米,呈倒置的蚌殼形,總面積840畝。 寺前有白水山溪淌過,故稱白水興隆寺,簡稱白水寺。寺內供奉三尊石雕巨佛,故有俗稱大佛寺。白水寺創建年代不詳,現僅存石閣、石佛、石塔。 白水寺石閣為明萬曆年間長緣重修時所建,它是一座花崗岩構築的仿亭閣式無梁建築。依山面水,靈秀如畫。石閣南向,平面呈正方形,其外觀為兩重方閣。閣門南開,兩側開兩洞對稱的卷形石牖,石牖恰與閣內釋迦石佛頭頂齊。光線從三個不同方向透進閣內,三尊巨大的石佛輪廓清晰。卷形門牖的設置,既突出了佛寺建築的特徵,又增添了建築的裝飾性,同時獲得了理想的採光效果,可謂匠心獨具。

白水寺石閣內,三尊石佛背北向南,合掌垂目,立於盤形石雕蓮花座上。石佛以花崗岩雕制而成。中間為釋迦牟尼,左為阿難,右為伽葉。釋迦牟尼高5.8米,阿難、伽葉略矮一些。佛像面部豐滿圓潤,神態安詳莊重。石佛線條清晰,衣紋流暢,造型古樸,是石雕藝術的珍品。據北京大學宿白教授等專家學者判斷,石佛為元代雕刻,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白水寺石佛是北京地區最大的石佛,是研究北京佛教文化與佛教造像的重要實物。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原燕山區人大決定闢為風景區。爾後陸續鋪設了道路,遷移了亂葬墳瑩。 1993年,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撥款,燕山辦事處籌集資金又對現存石閣作了維持原貌的保護性修繕。重建白水寺石橋,在山頂修建了虎雲亭,籌建了蓄水池。歷盡滄桑的白水寺煥然一新。該地零星分布有椿樹、山桃、紫藤、黃荊、酸棗等,1984年以來,燕山辦事處在保留原有木本植物的同時,陸續栽植了垂柳、刺槐、側柏、檜柏、油松、五角楓、火炬等大規格的喬灌木,還定植了一部分蘋果、桃等果樹。幾年來植樹萬餘株,"八五"期間,為了記載植樹造林活動,樹立了西虎嶺綠化紀念碑。以白水寺為中心建設白水寺森林公園。1997年修建了環山園路,路長2500延長米,方便了遊人遊覽,古老的白水寺以它獨特的歷史文化存在,匯入時代生活。

現在的白水寺森林公園以初具規模,連綿的山、深邃的谷,突兀的石、清澈的溪,無不令人神往;巍峨古寺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蜿蜒曲徑盤桓在花叢中,滿山紅葉與璀燦朝霞交織、鳥雀啼轉與鐵馬長鳴協奏;雄鷹在崖畔逡巡,蜂蝶在花草中飛舞;石化衛星城不乏山川野趣,青年男女、翁媼稚童與錦繡風景交融。

旅遊指南

門票價格免費開閉園時間全天 公園地址北京市房山區燕山燕中路西北側 線路1:917路公交車房山北關站換乘特2路燕山火車站下車 線路2:自良鄉乘環線1路至燕山影劇院,換乘特2路白水寺公園下車自駕車線路 京石高速公路閻村出口下,西行經大件路至燕山石化

參考來源

參考文獻

1 白水寺森林公園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