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桑關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桑關鎮地處十堰市鄖陽區江北雷峰埡以東,209國道穿境而過,是鄖陽區江北六鄉鎮通鄖陽區至十堰的主要通道,又是鄖陽區東出北上的咽喉要道。東與譚山、梅鋪相接,西與楊溪鎮相連,南與安陽鎮丹江口市習家店鎮毗鄰,北與南化鎮、劉洞鎮相鄰。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1]

中文名: 白桑關鎮

外文名: Baisanggua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

地理位置: 十堰市東北部

面 積: 217.81 km²

下轄地區: 24個村

政府駐地: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白桑鎮白桑村5組

電話區號: 0719

郵政區碼: 442518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1965人(2017)

機 場: 十堰武當山機場

火車站: 十堰火車站;十堰北站(在建)

車牌代碼: 鄂C

方 言: 西南官話-鄂北片-鄖陽話

鎮區概況

白桑關鎮版土面積217.81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8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965人(2017)。2007年白桑關鎮企業總產值實現3610萬元,較2006年的1170萬元增長1440萬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904.65萬元;完成稅收111萬元,其中國稅收入30萬元,地稅收入81萬元,比上年44.8萬元增長了24.8%。

白桑關鎮地處秦嶺余脈,位於鄖陽區東北部,209國道穿境而過,距車城十堰僅70公里,是入豫通陝的必經之地。白桑關鎮境內四季明顯,氣候適宜;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民風純樸,歷史悠久;名勝古蹟,俯拾皆是:石佛寺「陰陽街」上,「劉海砍樵」為生;戰馬溝里,樊梨花結寨屯兵;到白桑關,「十里兩座廟,兩里三座橋」,上有「鳳凰搶窩」,下有「金龜出洞」,「四大金剛」一邊站,「三個大王」守對面;上了雷鋒埡,山高路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白桑「關」字因此得名,後設「207」,是國防工程重地,天然人工輝映,風光奇絕秀麗。

歷史上的白桑關因交通重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近屆黨委、政府在百年老街上建了白桑新鎮,推進地方資源開發、產業結構調整和民營經濟發展,確立了石材興鎮、藥材富民戰略,以嶄新的面貌、優惠的政策投資開發。

區位優勢

水產資源豐富

白桑關鎮境內河、溝、渠縱橫交錯,塘、池、湖、庫星羅棋布,現有水域面積15000畝,其中大小湖泊水庫6000畝,精養漁池6000畝,塘堰3000畝,可供養殖面積12000畝,已養水面10000畝。白桑關鎮現有低湖田16000畝,龍蝦養殖蓬勃發展,水域水質優良,水溫適中,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天然經濟魚類品種繁多。現年捕撈產量已突破10000噸,其中:魚類9000噸(青草魚3600噸,鰱鱅魚3400噸,鯉魚800噸,鯽魚1000噸,美國斑點叉尾鮰100噸,團頭魴100噸)、河蟹100噸,甲魚100噸,大口鲶50噸,龍蝦1000噸,黃鱔200噸,水產產業已成為白桑關鎮一大支柱產業,並確認為無污染、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鄖西縣獅子口鎮與白桑關鎮同屬王家大湖垸,水域資源豐富,養殖水面達1.4萬畝。湖南澧縣是湘鄂邊界最大的水產品集散地,距離白桑關鎮僅30分鐘的車程。

電力資源充沛

白桑關鎮境內有35KV的金羊山變電站1座,自2006年起,石牌水電站發電併網進入金羊山變電站,能夠確保電力供應。電力價格分時段計量。

產業基礎厚實

水產品加工企業是解決漁民賣魚難和增收難,幫助漁民增收和提高水產品品位的項目,系國家支持和扶持的優勢產業,建成後不但幫助了白桑關鎮漁民增收,而且能成為輻射松滋、公安、湖南澧縣兩省三縣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白桑關鎮政府積極推廣蝦稻連作模式,大力發展龍蝦放養,確保蝦稻連作面積達到10000畝,全面推廣美國斑點叉尾鮰養殖。

品位十分獨特

白桑關鎮王家大湖垸系上世紀70年代圍墾而成,土壤有機質豐富,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備龍蝦、淡水魚天然養殖的條件,氯元素在標準範圍之內。龍蝦、淡水魚口感好,味道美。

經濟建設

白桑關鎮鎮黨委、政府緊緊依託白桑關鎮優勢資源和便利的交通條件,確立了六大優勢經濟發展戰略。一是抓山場開發,綠色經濟富鎮;二是抓川域開發,農業經濟穩鎮;三是抓烏雞養殖,再顯烏雞名鎮;四是抓交通開發,培育市場活鎮;五是抓礦產開發,礦產經濟強鎮;六是抓集鎮開發,建設要塞重鎮。截止2007年底,白桑關鎮緊密依託資源優勢,立足烏雞、茶葉、香菇等優勢產業,加強了對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現已形成以石門磴村、麻花鋪村、秀峪溝村為主的1500畝名優茶葉生產帶;以石門磴村為重點的800畝中藥材種植基地;以鄭家埡村為主的300畝高標準柑桔基地和白竹溝村、淘溝河村1000畝胡桑基地。

另外,依託礦產資源優勢,以鐵礦的開發建設為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已進駐以長江礦業為代表的鐵礦開採企業8家,2007年已累計投資5500餘萬元。白桑關鎮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使農村面貌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已完成淘溝河100畝河灘造地工程,整修水庫2座,加固塘堰10座,維修渠道12公里,硬化渠道2公里。全年硬化村級道路21公里,包括梅子營、鄭家埡、莊房、白灣、楊家河、龍潭溝等村,並且在石門凳村、麻花鋪村硬化了3.5公里的通組公路。着力引導農民實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廁、改房、改圈。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使農村逐步達到「五化」標準,即道路硬化,村莊綠化,庭院淨化,環境美化,生態優化。在農村居民安全飲水改造方面,爭取到了國家投資80餘萬元,建成高廟集鎮2000人的引水飲水工程。

農村建設

白桑關鎮農業產業化建設圍繞全縣「瓜菜果藥畜」特色主導產業建設,結合白桑關鎮實際,做好五大產業建設:木瓜產業建設、柑桔產業建設、中藥材產業建設、胡桑產業建設、茶葉產業建設。形成以石門磴、戰馬溝、白竹溝、楊家河、高廟、李家河、中溝七個村5000畝木瓜基地建設,形成高廟流域、淘溝河流域的木瓜帶;以鄭家埡、東良河、梅子營為主的300畝柑桔基地;以淘溝河、白竹溝為主的1000畝胡桑基地。發展養殖大戶30戶,白桑關鎮的白羽烏雞飼養量達到30餘萬隻。

村莊環境治理組織農戶清「三堆」(柴堆、糞堆、草堆),除「三溝」(檐溝、水溝、邊溝),整「三子」(屋子、院子、房子),打掃農戶庭院,達到周邊環境整理得亮亮灑灑,乾乾淨淨的標準。現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石門磴村已整治污水溝(三面石漿砌)380米,投資2萬元發動組級路沿線居民栽植綠化樹1000餘株,農戶房屋粉白122戶共80間,並對豬欄、廁所、沼氣統一規劃,實行三位一體,封閉式整治。拆移柴草垛142處,改建衛生圈143處,雜物堆放整理118處,障礙物建築拆除17處,廚房美化151家,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改觀。

科技培訓2006年以來,組織產業戶農民進行藥材、胡桑等技術培訓和普法培訓26場次,培訓人員2400人次,培育新型農民。按照「五星級」標準(經濟發展星、遵紀守法星、和睦團結星、環境整潔星、健康文明星)每月10日組織農民代表、黨員幹部對農戶進行一次評選,結果公布上牆,組內建檔,年終累計每項得星均在10顆以上,可評為當年的五星級農戶,由村創建評選領導小組以公開授牌,並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鼓勵農民積極向上爭當五星。抓好村級陣地建設,建立村級圖書室和村級科協聯絡員,搞好圖書展覽與信息收集發布,黨員幹部實行「三會一課制」把學習經常化、教育經常化,使黨員幹部始終走在新農村建設前列。

社會事業

白桑關鎮境內有各類學校22所,在校學生3927人,其中中學2所,小學20所,幼兒園1所,擁有中心學校管理機構1個,教職員工227人,其中高中級職稱150人,白桑關鎮的中小學生入學率100%,2007年白桑關鎮順利通過省政府和國家的「普九工程」驗收,達到了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標準。醫療衛生白桑關鎮境內各類衛生院(所、室)26個,其中鄉級衛生院1個,社區服務部站1個,衛生室、診所24個,在崗醫護人員62人,其中高中級職稱人員15人。從2006年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極大地解決了農村人員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

廣播電視白桑關鎮境內文化基礎豐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至2007年有鄉鎮廣播電視網絡站1個,電視網絡覆蓋24個行政村,電視網絡入戶率達到98%,有線電視安裝率達96%以上。旅遊名勝白桑關鎮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關隘稱謂,境內名勝有雷峰埡隧道、高原水庫、梨花寨風光、石佛寺等。

名特產品

白桑關鎮境內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適應多種農作物及動物生長繁殖。主要產品有:茶葉、鐵礦石、桐油、蘑菇、木耳、黃姜、荃菜、鄖巴黃牛、白羽烏雞等。

茶葉

白桑關鎮有着種植茶葉的悠久歷史,茶葉產量大,質量好,所產茶葉多次榮獲省優、部優稱號,是十堰市轄區茶葉主產區之一。其中最著名的當數車雲山毛尖茶葉,歷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緒三十二年,從六安引種栽培,經茶農精工細制,創造出外形緊細圓直,鋒豪顯露;內質香高味醇,甜涼生津,色澤嫩綠,湯清葉綠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賽展。常飲此茶,能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疲勞,解油膩、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對高壓,動脈硬化,都有一定的療效。解放後,此茶已作為全國名茶之一,載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茶》。

蘑菇

白桑關鎮蘑菇種植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預計全年產鮮菇4.5萬噸,實現種植總產值1.2億元,創純利潤5000餘萬元。省內外14家營銷商,自營或聯手鎮內4家公司,11個加工廠和8家營銷大戶,形成了龐大的購銷網絡,並顯現出新的特點:內外聯手收購,鮮銷加工並舉;運輸陸空並進,鮮菇直銷出口;分級優質優價,購銷市場火爆;現采現賣現錢,菇農增產增收。白桑關鎮出現了一大批一年賺2萬元以上的蘑菇大棚,賺十幾萬元以上的蘑菇大戶。蘑菇產業的發展顯示了巨大的帶動效應:帶動了10多種農副產品的綜合利用,連過去不被人重視的塘泥、牛糞、茅草也得到充分利用;帶動了富餘勞動力就業,一年進菇棚打工的勞力達到12萬人次,連一個上了年紀的婦女做些剪菇柄的手工活一天能刨上15塊錢左右;帶動了二、三產業的發展,搞活了白桑關鎮1000餘台大、小運輸車輛,圍繞菇業服務的各種專業戶上千戶,白桑關鎮蘑菇生產帶動的經濟效益達到1650萬元。

基層黨建

白桑關鎮黨委全面推行支部加協會的模式,形成了以石門磴村為主的中藥材協會、以畜牧服務中心為主的白羽烏雞協會和以柏營村香菇種植大戶為主的惠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切實加強和發揮黨員在協會和支部中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抓手,為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2007年,通過上級組織部門扶持,建成並完善了梅子營村辦公活動場所。截止2007年底白桑關鎮村級辦公場所建設工作已經有13個村新建或改造完工並投入使用。2006年、2007年連續在深入開展「黨員先進性承諾卡」活動、「雙建雙聯雙培」和「三級聯創」活動,切實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加快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榮譽記錄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