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屈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白屈菜

漢語拼音:Bái Qū Cài

別名:地黃連牛金花土黃連八步緊斷腸草山西瓜雄黃草山黃連假黃連

性味:味苦辛,性微溫

毒性:有毒

功能:具有鎮痛,止咳,利尿解毒的功效

主治:胃腸疼痛,黃疸,水腫,疥癬瘡腫,蛇蟲咬傷

白屈菜,中藥名。為罌粟科白屈菜屬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majusL.的帶花全草。

具有鎮痛,止咳,利尿解毒的功效。

主治胃腸疼痛,黃疸,水腫,疥癬瘡腫,蛇蟲咬傷。[1]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屈菜

拼音名:Bái Qū Cài

英文名:Greater Celandine Herb, Herb of Greater Celandine

別名:地黃連、牛金花、土黃連、八步緊、斷腸草、山西瓜、雄黃草、山黃連、假黃連、小野人血草、黃湯子、胡黃連、小黃連。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elidonium majus L.[C.majus L.var.grandiflorum DC.]

出處

出自《救荒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盛花期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曬乾,貯放於通風乾燥處。亦可鮮用。

原形態

白屈菜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含橘黃色乳汁。主根粗壯,圓錐形,

土黃色或暗褐色,密生鬚根。莖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細長柔毛。

葉互生,一至二回奇數羽狀分裂;基生葉長10-15cm,裂片5-8對,裂片先端鈍,

邊緣具不整齊缺刻;莖生葉長5-10cm,裂片2-4對,邊緣具不整齊缺刻,

上面近無毛,褐色,下面疏生柔毛,脈上更明顯,綠白色。花數朵,

排列成傘形聚傘花序,花梗長短不一;

苞片小,卵形,長約1.5mm;萼片2枚,橢圓形,淡綠色,疏生柔毛,早落;

花瓣4枚,卵圓形或長卵狀倒卵形,黃色,長0.8-1.6cm,寬0.7-1.4cm,兩面光滑,

雄蕊多數,分離;雌蕊細圓柱形,花柱短,柱頭頭狀,2淺裂,密生乳頭狀突起。

蒴果長角形,長2-4.5cm,直徑約2mm,直立,灰綠色,

成熟時由下向上2瓣。種子多數細小,卵球形,褐色,有光澤。

花期5-8月,果期6-9月。

歸經

肺;心;腎經

功能主治

鎮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胃痛;腹痛;腸炎;痢疾;

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咳嗽;黃疸;水腫;腹水;疥癬瘡腫;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汁塗;或研粉調塗。

各家論述

  • 1.《中國藥植志》:治胃腸疼痛及潰瘍。外用為疥癬藥及消腫藥,以生汁塗布之。
  • 2.《山西中藥志》:下心火,退燒解熱,消炎殺菌,鎮痛鎮靜。
  • 3.《四川中藥志》:治肝硬化,皮膚結核,腳氣病,膽囊病及水腫黃疸。

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腹痛,瀉痢,咳嗽,肝硬化腹水。[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白屈菜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白屈菜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