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白話譯文、創作背景、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居易

放言五首其五》元九在江陵時,有放言長句詩五首,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予每詠之,甚覺有味,雖前輩深於詩者未有此作。唯李頎有云:「濟水自清河自濁,周公大聖接輿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篇以續其意耳。[1]

原文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白話譯文

泰山不能損壞毫髮,

顏淵無意羨慕老聃和彭祖。

松樹活了一千年終究要死,

槿木僅開花一天也自覺榮耀。

何必眷戀塵世常怕死,

也不要嫌棄而厭惡生活。

生與死都是一種幻覺,

夢幻人的悲哀歡樂又維繫人間情呢。

注釋

「泰山」句:謂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對而言的。《莊子》:「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同『泰』)山為小。」又:「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韓愈《調張籍》詩:「流落人間者,泰山一毫芒。」「顏子」句:謂人壽各有一定,因此不必盲目地羨人長壽,弄得成天憂心忡忡。顏子:即顏回,字淵。春秋時魯國人。貧而好學,在孔丘弟子中以德行著稱,被後世儒家尊為「復聖」。但早卒,死時年僅三十餘歲。老彭:指彭祖。傳說中的長壽者。姓籛名鏗,顓頊帝玄孫,生於夏代,至殷(商)末已八百餘歲。見《神仙傳》及《列仙傳》。舊時因以彭祖為長壽的象徵或代名詞。

槿:即木槿花。開花時間較短,一般朝開暮落。

嫌身:嫌棄自己。漫:隨便。厭生:厭棄人生。

「生去」二句:說明死和生都是自然的規律。揚雄《法言·君子》:「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

創作背景

據序文可知,這組詩是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被貶謫去江州(潯陽)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組詩之作。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閒生也得,擬將何事奈吾何」(其一),「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其五)。過了五年,詩人因上書急請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遭當權者忌恨,當年六月,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官通州司馬,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吹浪激,感慨萬千,也寫下《放言五首》詩奉和。

賞析

第五首詩說新陳代謝是宇宙的根本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藝術地說明了這一道理。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不必強求壽命的長短,人們應該「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因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發展的規律。正確的人生態度是:應當多考慮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國家民族做出應有的貢獻;果如是,則雖死猶生,沒有遺憾。「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進一步說明了生死的自然規律,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的消極情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