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寺鄉始建於1956年,位於濬縣城西9公里處,浚大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西距鶴壁市淇濱經濟開發區24公里,地理位置優越。[1]

目錄

概況

白寺鄉位於濬縣中部,東距縣城9千米。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轄白寺、大王莊、李莊、大郭莊、胡莊、姜營、張寨、蓋寨、東許莊、余窪、尹莊、凌湖、李橋、劉皮窪、左窪、靳莊、白莊、民盧莊、李黃莊、張七營、東和營西胡營、郭村、大郭、樊莊、山北后街、山北東街、山北西街、張寺莊、馬莊二村、鄭崗、郝營、韓、東尚莊、中尚莊、西尚莊、陳窪、後崗、中崗、前崗、西徐莊、北盧莊、輝泉溝43個行政村。浚大公路穿境。境內白寺山巔立有無字巨碑,相傳為秦始皇在此祭祀西嶽時所立。

沿革

始建於1956年,1958年改白寺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95.6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白寺村、王莊村、李莊村、郭莊、胡莊村、姜營村、東許莊村、張寨村、蓋寨村、余窪村、尹莊村、凌湖村、東尚莊村、中尚莊村、西尚莊村、陳窪村、前崗村、中崗村、後崗村、北羅莊村、西徐莊村、李橋村、劉皮窪村、左窪村、靳莊村、白莊村、民蘆莊村、李黃莊村、張七營、西胡營、東胡營、東郭村、大郭村、韓莊村、郝營村、鄭崗村、樊莊村、山北后街、山北東街、山北西街、張莊村、馬莊村42個行政村。

歷史

白寺有一座小山,名曰:白寺山,產青石。

"白祀山"現名(白寺山)--姜子牙"封神"和憑弔陣亡將士的地方。當年武王和太公身着素衣在此祭悼將士們亡靈,遠遠望去,整座山上一片白色,"白祀山"由此得名

秦(前221-前207年)始皇三十三年始皇東巡經黎地,於今白寺山祭祀西嶽,立無字巨碑。此山遂名白祀山,後改今名。

"同山"(白寺鄉下一村位於白寺鄉西南)--周武王、姜子牙與天下諸侯會"同"於此,以此名"同山",是當時牧野之戰的前敵指揮部。

地理位置

全鄉轄白寺村、大王莊村、李莊村、大郭莊村、胡莊村、姜營村、張寨村、蓋寨村、東許莊村、余窪村、尹莊村、凌湖村、李橋村、劉皮窪村、左窪村、靳莊村、白莊村、民盧莊村、李黃莊村、張七營村、東和營村、西胡營村、郭村、大郭村、樊莊村、山北后街村、山北東街村、山北西街村、張寺莊村、馬莊2村、鄭崗村、郝營村、韓村、東尚莊村、中尚莊村、西尚莊村、陳窪村、後崗村、中崗村、前崗村、西徐莊村、北盧莊村、輝泉溝村43個行政村和國營濬縣農場1分場、3分場、4分場、5分場,39000人, 97000畝耕地,土地面積84平方公里。[2]

經濟

白寺鄉是典型的農業鄉,鄉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鄉人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開拓進取,艱苦創業,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為重點,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使全鄉農業生產連年豐收,人均產量位居全縣之首,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紅薯、花生、綠豆等,小麥品質在省聞名。

近年來,鄉鎮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現有鄉鎮企業240多家,村辦企業10家,私營企業36家,個體工商業200多家。以飛龍水泥廠和兩山石料加工為主的建材業發展迅速,以白寺為中心的新型建築材料基地已成雛形,河南省好友建材公司、鶴壁市皇安紙業有限公司、濬縣土壤肥料測肥研究中心為主的新興民營經濟正在崛起。

白寺鄉社會穩定、地靈人傑,民風淳樸、環境優越,是全市的體育之鄉,從90年代至今,共成功舉辦了九屆農民運動會,在農村大力弘揚了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社會新風尚。1996年-1997年相繼被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運動先進鄉鎮"和"全國群眾體育運動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1年又被評為"1996-2001年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