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倉鎮

中文名 : 白倉鎮

所屬地區: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

白倉鎮地處邵陽縣東南部,207國道縱貫南北,洛湛鐵路、邵永高速穿境而過,夫夷水傍鎮而行,東接五鋒鋪、永州市東安縣大盛橋鎮,西抵金稱市鎮,南鄰塘田市鎮,北連黃塘鄉,素有邵陽縣"南大門"之稱。鎮域地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為主。全鎮總面積140平方公里,城鎮面積3平方公里,轄31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700個村民小組,8.3萬人,耕地面積4.14萬畝 。

白倉鎮隸屬於湖南省邵陽縣,據縣誌記載,自古就是寶慶、湘鄉、新化、祁陽的商賈雲集之地。全鎮總面積140.2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72087人(2017年)。該鎮交通發達,商賈雲集,是邵陽西南部物資集散中心之一。文化底蘊深厚,高蹺、變臉、舞龍、舞獅藝術水平高超,1998年被評為湖南省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1月9日,白倉鎮憑藉白倉高蹺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1]

目錄

簡介

白倉鎮地處湖南省邵陽縣東南部,207國道縱貫南北,洛湛鐵路、邵永高速穿境而過,芙荑水傍鎮而行。鎮域地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為主,平均海拔250米。全鎮總面積140.27平方千米(2017年),城區面積3平方公里,人口72087人(2017年)。主要礦產有大理石、石灰石、鐵、錳、銻等 。

歷史悠久

相傳此地昔有一糧倉,外牆用石灰刷白,百姓呼之為白倉,日久成為地名。元時設置白倉屯,明時設白倉堡,又稱白倉司,清時設白倉團,有白倉市(見道光寶慶府志)。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屬武崗四望鄉,1958年劃為紅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為白倉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為白倉鄉,1985年改鄉設鎮。1995年撤區並鄉,原白倉鎮和千秋鄉、新建鄉合併為新的白倉鎮。

文化底蘊深厚

1998年,被評為"湖南省文化藝術之鄉",現有文藝演出團體15家、相關娛樂場所20處。高蹺、變臉、舞龍、舞獅藝術水平高超。2008年,已向國家申報"中國民間高蹺藝術之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變臉藝術曾被邀請參加在廣西舉行的國際福壽節,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讚譽。高蹺也曾被廣東、香港等地邀請出演過多次。

視頻

邵陽縣白倉鎮《賣煙絲的老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