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登岳陽樓 蕭德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登岳陽樓
圖片來自搜狐網

登岳陽樓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抒寫感慨;頷聯寫詩人的行蹤;頸聯寫游賞洞庭;尾聯化用前人詩意而有新趣。全詩造句新穎,屬對精工,一氣旋轉,靈動灑脫,以深沉的感慨寫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氣象,詩中全無遷客騷人滿目蕭然的傷感,反倒表現出詩人無比寬廣的胸懷和對美好孜孜不怠的追求。

原文

蕭德藻〔宋代〕

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

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

譯文

不能插翅飛向寥遠蒼茫的太空,卻違心地在湘黔來去浪遊。

三年來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一葉小舟。

翩飛的白鷺激起了詩的靈感,又見青山隱現在天的盡頭。

但我仍嫌未能飽覽奇絕的景色,於是舍舟泊岸登上岳陽樓。

賞析

  題寫岳陽樓的詩文很多,蕭德藻雖與與杜甫之作同題,但他避開了原有名篇的格局,寫登臨前所見所感,最後採用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篇末點題法來題寫岳陽樓。這樣寫算是比較聰明的。

  首聯便發感慨:「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游。」「蒼茫」原意指曠遠無邊的樣子,「浪蕩」則指放浪遊盪,這裡相對而言,乃是別有含義,不妨說是詩人抒發這樣的感慨:可嘆不能像范蠡那樣,乘扁舟到遙遠的五湖去,在那海闊天空處盡情遨遊,卻違背着心愿,被拘在湖南遊來盪去。

  頷聯承上,敘述自己幾年來的「浪蕩游」。詩人的慨然是不無道理的。他三年夜郎為客,今秋今日又泛一葉扁舟在洞庭湖上,的確是不曾挪離湖南一步的浪蕩游。關於蕭德藻的生平,資料很少,不過根據此聯所寫,倒可略知一二。

  頸聯寫游洞庭。身置八百里洞庭之上,目接湖光山色,詩人不由得興致勃勃。隨着船身的一顛一簸,他的眼光也上上下下、遠遠近近地搜尋着美景,忽而在白鷺翩翩起飛處,他捕捉到了美,從而激起了靈感,吟出了詩句;忽而又在那遙遠的天盡頭,他看到了隱隱青山。「得句鷺飛處」頗有詩味,與下句動靜結合得妙,很有情趣,雖無「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氣勢,也算詩中較好的一聯。白鷺、遠山,畫面開闊;一動一靜,境界多變。然而詩人意猶未足,於是引出下一聯。

  尾聯上句說「猶嫌未奇絕」,意猶未足;下句說「更上岳陽樓」,乾脆棄周登岸,他要高瞻遠矚,在更開闊的視野中,去發現「奇絕」的景色。這裡化用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雖然不能別創新境,也做不到更深刻,更尖銳,更集中凝鍊,更激動人心,卻也換了一種說法,有些新趣。

創作背景

  岳陽樓坐落在岳陽(今屬湖南)城西門上,唐朝開元年間所建,宋仁宗時重修,為游賞勝地,自唐以來,寫岳陽樓的詩文很多。蕭德藻這一首作於南宋時期,具體時間不詳,題寫的是登臨岳陽樓之前的所見所感。楊萬里《誠齋詩話》錄有此詩,但字句有所出入。

簡析

  《登岳陽樓》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抒寫感慨;頷聯寫詩人的行蹤;頸聯寫游賞洞庭;尾聯化用前人詩意而有新趣。全詩造句新穎,屬對精工,一氣旋轉,靈動灑脫,以深沉的感慨寫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氣象,詩中全無遷客騷人滿目蕭然的傷感,反倒表現出詩人無比寬廣的胸懷和對美好孜孜不怠的追求。

蕭德藻

蕭德藻,南宋詩人。字東夫,自號千岩老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初任尤川縣丞,後為湖北參議,再調湖州烏程令。因愛當地山水之美,遂移家烏程,住縣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勝,所以自號「千岩老人」,表示歸隱不仕。[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