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登樂遊園望(白居易)

《登樂遊園望》

作品名稱:《登樂遊園望》

創作年代:中唐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白居易

《登樂遊園望》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五言古詩。全詩從登樂遊園所望見的「宮闕」、奔走於十二街的「車馬」及「南北路」上的「高蓋車」着筆,極巧妙地把小人得志,志士沉淪的事實融於景色之中。全詩充盈着抑鬱不平之氣,表達了詩人內心壯志難酬的苦悶之情。

目錄

原文

譯文

獨自爬上樂遊原頂,落日的餘光帶來黃昏。

東北為什麼一片昏暗,金闕琳宮都埋入煙雲!

愛在這高曠的地方站立,好像逃出了污濁的氣氛;

耳目暫時清爽明朗,心胸仍然鬱郁悶悶。

下望長安的十二條大街,綠樹中間飄起紅塵。

徒然看見滿街的車馬,看不見心中親愛的人們。

孔生埋在荒涼的北邙,元九貶到僻遠的荊門。

可惜那南北縱橫的大路,穩坐高車的都是何人?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

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被人稱為「敕封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謫仙人」,才由民間轉尊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並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1]


參考資料

  1. 白居易的簡介及生平事跡, 高三網,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