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登東羅岩記(詹士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登東羅岩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登東羅岩記》中國當代作家詹士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登東羅岩記

閒暇工余,去戶外登山鍛煉挺不錯。只要天氣適宜,喚友呼朋或獨自一人,走入山間去感悟山的情懷,是件愜意的事。

對於長期居住在縣城的我來說,腦海中所能想到山岩似乎屈指可數,有的距離甚遠,有的過於巍峨,有興趣去攀爬的不多。我較常去兩個地方,清泉岩和東羅岩。由於東羅岩就在城郊較近,往來顯得方便些,且那兒也是許多市民休閒朝聖的好去處。每當節假日,從四面八方來的遊客絡繹不絕,他們或登山觀景,或禮佛朝聖,給山岩增添了一抹亮色。他們中有富有朝氣的小年輕;有已近暮年的老者;更有稚氣未脫的孩童。不論男女老少,只要置身山間身上似乎就散發着無盡的活力。

從縣城出發,車程十多分鐘就可抵達山下。舉目遠眺,漫山的草木莽莽蒼蒼,山腰上的寺廟若隱若現,山頂的巨石高聳、奇岩疊嶂,不時還伴有雲霧繚繞。此番情景頗有意韻且靈動無比,惹人浮想。

山上主要有荔枝、桂圓、翠竹、桉樹及其它花樹等。山腳下成片的荔枝、桂圓枝葉綿密、蓊鬱,絲毫不因季節而失去生氣。而山間的竹子、桉樹倒是葉片稀疏,還有一些草木看上枯黃、凋零,儼然一幅冬季蕭瑟肅殺的畫面。眼前的情景不禁讓人有些傷懷,人生亦如此,不管多麼絢麗輝煌也避免不了黯淡的落幕。山道是石階鋪就而成,彎曲又狹長地向山頂延伸,起始路段略微平整,愈往後愈顯得較陡而崎嶇。剛上山時,我並不在意,直至後面氣喘噓噓。那一刻,我才感到登山不易,哪怕不是那種高不可攀的險峰,也需要毅力與勇氣。

登東羅岩,不能錯過去「白雲寺」朝聖 。這座寺廟又稱「白雲庵」,是縣城一處著名的佛教古剎。它頗有些歷史淵源,相傳是元代僧如海創建,明嘉靖庚申年重建。寺為二進結構,並不十分氣派。寺內供奉着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十八羅漢等佛像。但逢傳統節日,來此朝聖的香客很多。倘若你在寺院遊覽,一定會發現一棵主幹粗壯、枝葉繁茂的玉蘭樹,它屹立在寺的北面,據傳有近百年的樹齡。從一些史料中,我還了解到這兒有一口稱作「烏目蛇井」的清水井,據說井中有一條身無鱗頭白須的烏目蛇時常出沒。當天我尋了好久才發現那口井,一塊廢紙板覆蓋住了井口,井底已然沒有半滴水。「如今的「烏目蛇井」何以成了枯井,更尋不見烏目蛇的蹤跡?」我大失所望地在心裡嘀咕着。恰好有位老者從身邊走過,我向他詢問了緣由。他搖了搖頭說:「環境破壞了,水源枯竭了。」這麼美好的古蹟及傳說生生地被現實給破壞了,不免讓人感到遺憾與惋惜。當我轉身向南側走去的時候,那棵千年的古老金鐘荔枝出現在眼前,它根如石盤,樹高約三丈余,雖然歷經歲月,依然枝粗葉綠,富有生機,當地村民稱它為「荔枝王」,它頑強的生命力讓人感嘆。寺的周圍還可見由巨石構成的石洞,它們是臥相洞、曙光洞等,如今更名為「觀音洞」,洞內約有十來平方,供奉着觀世音菩薩石像,而一些摩崖詩碑更是隨處可見。置身於這樣的寺院,聽着靡靡的佛音,頗為空靈。就如詩句所吟:「東羅岩穴四圍山,日落雲歸又閉關。方丈乾坤閒外樂,蓬萊風月樂中閒。千年禪榻嵐光潤,萬歲經龕石筍斑。若既登臨歸去後,也應跦散在人間。」

過了白雲寺,一面殘垣斷壁和古石門映入了視線,石門上鐫刻着「衛雲堡」字跡,或許是年代久遠,看起來頗顯滄桑。據說這裡原先叫「九曲寨」,後來被明朝建成防禦倭寇的山寨。關於它的來歷,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傳說故事。望着眼前這些斑駁的古堡遺蹟,似乎觸摸着一段塵封的歷史。而步入堡內,那些各具形態的天然花崗岩巨石以及石棚展現在眼前,如「旭日廳」、「一線天」等,由於雷劈石覆蓋下的石洞猶如廳堂,大約可容數十人,每日清晨,曦光射入廳內,滿室生輝,蔚為壯觀。人們稱之為「旭日廳」。石廳前為草坪,坪下峰兀洞幽。如若想盡覽風景,你得站到石頂上去,那兒近可看縣城的旖旎風光,遠可看梁山的逶迤如屏。而且更是觀日出的好地方,「東羅旭日」也因此而來,是漳浦八景之一。

登山的過程是艱辛的,而登頂之後的心情是愉悅的。任憑山風迎面,靜靜地端坐在石頭欣賞城景、遠山及被如血殘陽染紅的天際,那種快慰是溢於言表的,這是一份釋負後的酣暢淋漓。我想,人生的理想正如山的頂峰,只要有信心和堅持的毅力,就能收穫屬於自己的風景。

[1]

作者簡介

詹士元,男,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報告文學學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