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疫情中的暖心事(劉敬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疫情中的暖心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疫情中的暖心事》中國當代作家劉敬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疫情中的暖心事

2020年的新年估計過很多年只要人們想起可能都會說:「哎呦,那一年啊……」這個新年區別於以往任何一個或熱鬧或祥和或平淡無奇的新年。

我,平凡而渺小,在這場戰役中能做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我儘量在避免去看那些實時變化着的數字,裝作毫不關心毫不知情,因為知道了實情更怨自己能力有限,每當直面這些人間苦難的時候總會在心裡狠狠責怪自己不夠努力,可為之付出的少之又少。

通知假期延長是在初五的晚上,我正為晚上又吃多了而發愁,怪我媽總揀我饞的做,而我弟則陰陽怪氣的怪我喝了本來屬於他的那碗紅薯粥,而我爸則認為我本來就比我弟吃得多那碗粥本來就是留給我的。一家人圍在一起親親熱熱的互相拆台,在這種重大災難面前仿佛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心便安如泰山堅若城牆。無所畏懼。

確認推遲返京後母親眼睛嘴角隱藏不住上揚的角度,看到母親那麼開心,我幾乎都要替她難過了。一雙兒女多年遠在他鄉。如今不管什麼原因導致的,只要能多陪他們幾天干起活來腳底像裝了彈簧,說話像帶了擴音器

在家辦公的時候找到了以前在家寫作業的感覺,父母生怕影響我們,恨不得水都替你倒好,領導發來電話會議的時候看到他們小心翼翼大氣不敢出,連院子裡海棠樹上的鳥都想趕走的樣子,真讓人心疼。這麼卑微的愛着如此平凡的我們。

弟弟比我先回京兩天,那天晚上吃飯時候父親說:「這幸好還有一個在家呢,不然這會兒可得難受多了」我媽嘆了口氣說:「那家一下子就空了」說完看了我一眼,笑了,接着說:「你們在家熱熱鬧鬧的不覺着,你們一走啊,這家都顯得空蕩蕩的太大了」。

不知道我走的那天父母是怎麼吃的飯,有沒有說同樣的話。

我走的時候已經交通不便禁止車輛出入,母親便拜託我的一個初中同學送我到車站。同學初中畢業跟家裡親戚學了裝修,後來幾乎沒有過交集。在路上同學一邊向我打聽北京的情況一邊跟我講我們這裡的變化,下車拿行李的時候還提醒我在路上不要摘手套回家勤洗手。忽然有點想哭。為溫暖的家鄉,為疫情中溫暖的人們,為走時母親眼角那滴沒落的淚。 故鄉在身後,不敢回頭看。

復工的第一天,走在路上,西二旗大街都有了人跡罕至的跡象,北京好像休眠了,蕭條悲涼,這種感覺只有在西北體會過。以往討厭的擁擠吵鬧川流不息中帶着的那種繁榮,那種熟悉的甚至令人生厭的熱鬧,我第一次如此懷念。

在路上在地鐵上,大家都全副武裝,不給病毒可趁之機,都小心自覺的保持着安全距離,不生硬不緊張,透着理解與患難與共的親和。大樓的保安和安檢員都溫和耐心了起來,以前好像總兇巴巴的,帶着審視的眼光盯着我們。現在答疑解惑帶量測體溫,友善和諧,使人有如春風拂面之感。沒有人被拋下,沒有人被遺忘被邊緣被歧視。

我們公司給每個員工配備的有十幾隻N95口罩,對於我們這些買不上口罩的小民來說真是漏屋送瓦雪中送炭,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為了確保通勤路上安全,下午考勤提前兩小時,四點半下班。中午為不能帶飯的同事準備了泡麵,結果開工兩天泡麵就見底了,俊傑向我感嘆:「你說明兒還有泡麵嗎?我沒法兒帶飯,不然只能點外賣嘍~」我則表示:「估計泡麵供給響應沒這麼及時,我明天可以多做點帶給他」。事實出乎了我的意料,下午公司就發布了泡麵已經補充了的消息。從這件小事上我看到了我們企業的良心與用心。

員工與企業不是資本家與被剝削者,是利益共同體,盛則共贏,衰則兩虧。

在有的企業只發幾隻一次性口罩,強制到崗每天全勤,疫情期間全員降薪的情況下。我們公司是真暖心到我,我下班走在園區里,望着我們三樓的窗戶想着,這樣的企業是值得的。這場疫情對全國經濟都有着不小的衝擊,更遑論我們這些規模不大的企業。有人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遇難見人心,危機見真情。我也曾有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狂言妄想,也仍想着做一些對人民對國家有用的貢獻,哪怕只能惠及一小眾人。緣何能力有限資歷尚淺,我做不到的看到有人在做,我還處在被惠澤的範圍,心內快慰,感動慚愧。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1]

作者簡介

劉敬娜,來自古城西安,古稱「長安」,自小生活在歷史文化濃郁的古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