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疏毛圓錐烏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疏毛圓錐烏頭

疏毛圓錐烏頭(學名:Aconitum paniculigerum Nakai var. wulingense (Nakai) W.T.Wang)是毛茛科烏頭屬植物。塊根倒圓錐形,長2-3厘米。莖高70-100厘米,無毛,上部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中部葉有長柄;葉片形狀似北烏頭。花序圓錐狀;花梗長3-5.5厘米,花序軸無毛,花梗只在上部疏被開展的短柔毛,其他部分無毛。8-9月開花。分布於中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和河北東北部一帶。生長於海拔600-1500米間山地草坡或林中。耐寒、耐陰、喜肥厚壤土。塊根及葉入藥。塊根味辛,性熱,有大毒;有祛風濕、散寒、鎮痙、止痛、消腫、麻醉等功能,主治風寒濕痹、肢體關節冷痛、中風癱瘓、手足拘攣、胃腹冷痛、慢性消化不良、跌打劇痛、破傷風、喉痹等症。葉作蒙藥用(蒙藥名:奔瓦音-拿布其),能清熱、止痛,主治腸炎、瘌疾、頭痛、牙痛、白喉等。

基本內容

中文學名:疏毛圓錐烏頭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葉植物綱

:毛茛目

: 毛茛科

: 烏頭屬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塊根倒圓錐形,長2.2-6厘米,寬約1.3厘米,暗褐色。莖高70-100厘米,莖直立,圓柱形,中上部呈「之」字形彎曲,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5-3厘米。葉片輪廓近圓形,長6-11厘米,寬7-12厘米,掌狀3全裂;裂片具短柄或無柄,中央裂片菱形,寬3-6厘米,3中裂,小裂中披針形,具尖牙齒,側裂片不等2深裂,內側裂中於中央裂2同形,外側裂中又2中裂至2深裂;葉上面被短毛,下面無毛,葉脈隆起。短總狀花序近傘房狀,長約6厘米,花少數,通常3-5朵,有時達10朵,着生於莖頂及莖上部葉腋;花梗長2-3厘米,無毛;苞片2,着生在花梗的中下部,條狀披針形,褐色,被柔毛;花藍紫色,外面近無毛或疏被短毛;上尊片圓錐狀盔形,長約2厘米,寬約1.5厘米,咀較長,向下或水平伸;側夢片2,歪寬倒卵形,長與寬均約1.5厘米,裡面硫被長毛;下夢片不等形,一為橢圓狀披針形,長約1.5厘米,寬約0.5厘米,另一為橢圓形,長約1.3厘米,寬約0.5厘米,裡面微被長毛;花瓣無毛,瓣片寬3.5毫米,距向下彎曲呈鈎狀,唇片先端2淺裂;雄蕊多數,花絲無毛,中下部加寬,膜質,具2尖齒,上部細絲狀,藍黑色,花葯黑色,橢圓形;心皮3-5,無毛。蓇葖長約1.1厘米;種子長約2毫米,有橫膜翅。花期8-9月,果期9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和河北東北部一帶。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00-1500米間山地草坡或林中。耐寒、耐陰、喜肥厚壤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