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異戊巴比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異戊巴比妥
圖片來自emedz

異戊巴比妥AmobarbitalAmylobarbitone)(以前稱為amylobarbitone或阿米妥鈉作為可溶性鈉鹽)是一種藥物,主要的功能是用於作為中效鎮靜劑,以治療如失眠之類的症狀。

它是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微苦。它於1923年在德國首次合成。它被認為是中間作用的巴比妥酸鹽。如果長期服用阿莫巴比妥,可能會形成生理和心理依賴性。異戊巴比妥也因為其中樞神經抑制劑的功用而被作為迷幻藥使用,但由於長期使用此類藥物會造成嗜藥問題,甚至會在突然停止用藥時產生致命風險,因此被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列為管制藥物。

過量

藥物過量的一些副作用包括混亂(嚴重);反射減弱或喪失;嗜睡(嚴重);發熱; 煩躁(持續);體溫低;判斷力差;呼吸急促,呼吸緩慢或呼吸困難;心跳緩慢 言語不清; 為甚; 睡眠障礙;眼睛異常運動;嚴重過量可能會導致死亡。

藥理學

在脂肪丘腦片的一項體外研究中,氨巴比妥通過激活GABA A受體而起作用,該受體降低了輸入阻力,沮喪的爆發和強直性發聲 ,尤其是在腹基底層和層內神經元中,同時增加了爆發持續時間和各個氯通道的平均電導率; 這增加了抑制突觸後電流的幅度和衰減時間。[1]

參考文獻

  1. Kim HS, Wan X, Mathers DA, Puil E. Selective GABA-receptor actions of amobarbital on thalamic neurons.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October 2004, 143 (4): 485–94. PMC 1575418. PMID 1538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