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留得殘荷聽雨聲(李鳳仙)

留得殘荷聽雨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留得殘荷聽雨聲》中國當代作家李鳳仙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留得殘荷聽雨聲

秋雨滴落,輕打殘荷,雨聲瀟瀟,時起時落。風涼涼的,雨細細的,那一枝枝殘荷是那麼廋,像黛玉柳腰,像婉約的小令青褐色的莖葉,零亂地或立或臥在水面上,或搖曳生姿,或低頭若眠,或臨水照影,在秋風秋雨中卻更見風致了。記得《紅樓夢》里黛玉說過,她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卻唯獨喜歡「留得殘荷聽雨聲」一句,我想便是這般意境了。

望着風雨中的一池殘荷,不由回想起它的夏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的夏天是美麗繁盛的,碧葉如蓋,芙蓉如面,在炎炎烈日下和淡淡的荷香中隨風款擺,盡情地鋪展着生命的勃勃生機與燦爛明媚。它猶如一個風姿綽約的女子,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亭亭玉立,顧盼生輝,引來無數遊人駐足觀賞,又讓多少文人墨客讚嘆詠吟。

荷風漸涼,愁起綠波,那一枝枝荷走過風華絕代的夏天,迎來了它的秋天。秋水深寒,風霜浸染,陣陣西風搖落了片片荷瓣,一夜風雨過後,菡萏香消,碧葉殘敗。它的莖漸漸瘦了,慢慢硬了,在秋風秋雨中,挺立着一身細瘦的傲骨。就像一個冰玉風骨的佳人,繁花凋盡,洗盡鉛華,從容地走過時光的長廊,飽經歲月風霜的打磨,顯出一種清冷出塵的美。這種美猶如一部心靈的經卷,需要反覆誦吟,細細咀嚼,方品出其中的韻味與禪意。

聽雨是一件雅事,就像一個人靜坐品茶飲酒。雨打梧桐,稍顯濃烈些,那愁緒太濃了;雨打芭蕉,又過於淒清,相思太沉了;雨打殘荷卻是恰到好處。殘荷和秋雨有一場約定,秋雨不來,殘荷就顯得孤單,它留在湖中或池塘里,似乎就為等待一場風雨的到來。秋天的雨不太大,時密時疏,時急時緩,雨敲打在殘敗的荷葉上,沙沙作響,殘荷便靈動而溫潤起來。

青褐色的莖葉浸潤在霧茫茫雨水中,散發出一種迷迷濛蒙的美,像極了江南雨巷裡撐着油紙傘的女子,越發清美動人。雨打殘荷,靜聽雨聲,在湖中的涼亭里或曲橋上,或靜坐,或獨立;在依湖傍水的閣樓上,或憑欄,或倚窗。那雨聲是清淡的,有點薄涼,又有點清歡。聽雨其實是聽禪,雨聲是喧囂的,內心是寂靜的。遠離了塵世的喧囂,滌去了心中的塵埃,雨聲反而讓人安靜下來,心也變得格外明亮而澄淨,沉浸在無邊的禪意里。聽雨的人也宛如這雨中的殘荷,從容面對風雨,笑看秋月春風。

每個人都會成為殘荷,只要我們堅守生命美麗的本質,保持一種堅韌的精神和平靜的心態,便能風雨無懼,自在淡然,就能夠把一種殘敗的景象站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1]

作者簡介

李鳳仙,河南上蔡人,中學教師,河南省駐馬店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