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界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界石》中國當代作家張新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界石

老楊和老柳隔犁溝種地。為避免紛爭,兩家在地的兩頭,各立了一塊石頭,作為分界線。

兩年過去了,老楊種地時發現自家兩頭的地不少,中間卻少了不少。原來是老柳的莊稼種過界了。如果站在地頭,閉上一隻眼,瞄一下,就會發現老楊的地往進凹,老柳的地往外凸,明顯是老柳在拱老楊的地了。老楊把旱煙袋往鞋底子上一磕,沒言語,倒背着雙手回家了。

秋後播種小麥時,老柳先種,又是中間種過來了。這次比去年進得更深,足有一米寬,可以多搖下一耬麥子了。老楊後種,發現這一情況,也沒找老柳論理。村上的幾個人從地頭經過,也注意到了這一情況,提醒老楊說:「老柳拱地了。一年拱一點兒,已拱進去你不少地了。」老楊揣着明白裝糊塗地愣了一下,反問道:「是嗎?」就沒有了下話。

這年秋後,雨水充沛,麥子出苗後長勢好,老楊在自家小麥地里忙着追肥,老楊在自家麥田裡悠閒地除草。兩人在地中間碰面了。

老楊打招呼說:「老柳呀,下本投資啦!」

老柳哈哈笑着說:「不下本不行呀,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你不多投資它就不給你多收。」

老楊笑着說:「是啊,老天爺最公平,該多收的就多收,不該多收的就收不了。」

老柳臉微微紅了一下,聽出老楊的話裡有話,就不再言語,又低頭干起了農活。

轉眼就到了第二年。布穀叫,麥收到。田裡金黃的小麥波浪滾滾,麥香四溢。

老柳正要彎腰開鐮割麥,背後老楊突然叫住了他:「老柳,等一下。」

「怎麼啦?」老楊扭過頭,正與老楊的目光碰在一起。

「我們兩家原來在地頭是不是立有界石?」

「是啊!」

「界石那邊是你的,界石這邊是我的,對嗎?」

「對啊,這是肯定的。」

「既然這樣,我今天帶繩子來了,咱們以界石為準拉緊繩子,你收你那邊的麥子,我收我這邊的麥子。」

「你看你老楊,何必拿繩子呢,多麻煩呀,不是有麥壟嗎?照着麥壟收就是了。」

「我看還是拉繩子為好,你不吃虧,我也不占便宜。你說呢?」

老柳見老楊堅持,也只好硬着頭皮拉起了繩子。沒想到,老楊還帶來了一兜白石灰,又順着繩子撒了一條白線。這樣一來,中間老柳種過來的地明顯就又回到了老楊這邊。

老楊拍拍手上的白灰,慢條斯理地說:「現在,我們按照白灰線收吧,你收你的麥子,我收我的麥子。」

老柳杵在地頭,像一座雕塑,半晌也沒有說出一句話來。[1]

作者簡介

張新英,供職於河南省靈寶市統計局,中國微小說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