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巴南區界石鎮地處重慶主城南部,北與南泉街道毗連,東與南彭街道接壤,西跨龍州灣街道與長江相望,西南接一品街道,東南連跳石鎮。界石場原是重慶到綦江和南川的大路分界處,清康熙年間,此處岔路口立有指路碑一塊,上刻「上走綦江,下入南川」八字,旁邊有行商小客棧,名界石店,後形成集市,名界石場。
鄉鎮簡介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知縣孔毓忠改編,屬忠里五甲,時場期三六九。清乾隆時曾為界石鎮,清末又改為界石場。1930年設界石鄉,1935年改稱界石聯保,1940年又改為鄉。重慶解放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支途徑界石,建有革命烈士墓一座。解放初期稱界石鄉。1952年10月劃界石、南彭的部分村建大田鄉,1956年撤大田鄉,原系界石的行政村劃還。1958年成立界石管理區,1960年底改稱公社。1966年「文革」時曾易名紅衛公社,1981年恢復界石公社名稱,1982年改稱界石鄉,1985年撤界石鄉建界石鎮。1997年「五一農場」(武學村)併入,2001年7月公平鎮併入 。
區域優勢
界石鎮距重慶市中心25公里,距區政府駐地12公里,距江北機場30分鐘車程,是主城南部的交通樞紐和重慶南向出海陸路通道的起點。界石鎮是全市二環區域能集聚30萬人口的十大新城之一,屬於重慶市二環以內重要的產業發展區域,是重慶市主城規劃區東部組團的重點區域,是江南新城和環樵坪經濟區的核心區域。
經濟發展
2001年以來,界石鎮成功準備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視察基層文化工作的現場、接待了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及商務部視察「萬村千鄉」工程、國家環保部視察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國家交通運輸部視察農村公路建設。先後被命名為市級中心鎮、重慶市文明鎮、重慶市衛生鎮、重慶市群眾體育先進鎮、市級園林式城鎮、市級留守兒童工作示範鎮、重慶市民間文化(兒歌)之鄉、重慶市計劃生育依法行政示範鎮、重慶市繞城經濟帶最具投資潛力十大名鎮、重慶市家電(汽摩)下鄉模範鎮、重慶市花木之鄉、重慶市優秀志願服務組織、重慶市食品藥品安全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界石鎮幅員面積64.83平方公里,轄桂花村、海棠村、新玉村、武新村、鍾灣村、金鵝村6個村和暢想社區、和平社區、公平社區、桂花社區4個社區(居委會)。轄區人口52849人,17295戶,城鎮常住人口344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8元。絕大多數為漢族,有個別少數民族,以外來婚進和工作為主。
界石的經濟始於農業。300年來,勤勞的界石先民們拓荒開墾,農業生產發展很快,特別是新中國建立後,多個農產品基地相繼建立,百里農業生態觀光長廊遠近聞名,重慶「花木世界」是中國西部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場。201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11元。
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強勁增長,機械製造、電子、食品、建材、輕工業、房地產開發、等項目齊全。現有宏願氣動、威鑫橡膠、勝成豬鬃、南方阻燃、信奇機械、石峰建材、馳成金屬等大小200多家企業,出口產品有橡膠輪胎、豬鬃、氣動槍等。特別是近年來,「經濟園區界石組團」、「重慶公路物流基地」、「重慶花木世界」三大項目落戶界石,香港力源、香港怡高、北京桴之科、恆安紙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落戶園區;重慶鐵公雞鋼鐵物流港打造西部最大鋼鐵物流平台,普洛斯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等啟動建設;花木世界引進花商400多家,全國首個綜合性花木交易電子商務平台建成並投入運行,花木交易日益繁榮。旅遊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將打造中國的「阿斯米爾」和「4A」級景區。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8億元,工業總產值58億元。全鎮個體工商戶在冊數達2000多戶,財政總收入3000多萬元。
從昨天走來,生機無限!今天的界石已是商賈雲集,百業興旺,生態涵養,人民安居。在江南新城建設的春風裡,和諧而高亢的時代進行曲已經全面奏響,一個競爭力、輻射力、聚集力日漸強勁的界石,正承載着歷史的重任和時代的期望,以嶄新的姿態,實現着走向未來的希望與夢想![1]
相關視頻
最美鎮街評選之界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