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界市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界市鎮四川省隆昌市轄鎮,位於隆昌市城區正北,隆昌北部新城。距城區13公里,東與重慶市榮昌區盤龍鎮相鄰。南與隆昌市周興鎮、普潤鎮相連,西與東興區永東鄉和隆昌市迎祥鎮接壤,北與東興區順河鎮、平坦鄉交界。

界市鎮還是全國重點小城鎮、四川省「百鎮建設試點行動」首批試點鎮、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鎮和川南十大魅力鄉鎮。

2019年12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內江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11號):將原迎祥鎮高廟村、涼山村和原周興鎮王布政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界市鎮管轄,界市鎮人民政府駐界新北路59號。[1]

基本概況

界市鎮位於成渝經濟區腹心地帶,是成渝高鐵入川第一門戶,全鎮幅員面積69.31平方千米,轄31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總人口39504人(2017)。市委、市政府,成功爭取成渝高鐵在界市設站,給界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市委、市政府,確定將界市打造為隆昌北部新城,2012年專門出台了《關於支持隆昌北部新城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了北部新城建設指揮部,給予十六條優惠政策,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北部新城的建設。

自北部新城建設啟動以來,狠抓項目建設,先後實施了慶豐苑安置房、北湖文體公園、站前廣場、污水處理廠、變電站、城市供水主管網、市政道路等重點項目16個,總投資6億元,撬動民間資金10億元,建成區面積達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1.5萬人。自2016年1月起,率先在全市鄉鎮實行棚改貨幣化安置,截至7月底,已簽約206戶,安置補償資金5418萬元。同時,立足自身原始生態優勢,着力推進一三產業融合、產城一體的綠色經濟,培育了花卉苗木、水產養殖、櫻紅李、皂角等農業基地6個。成功創建為全國重 點小城鎮、四川省「百鎮建設試點行動」首批試點鎮和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鎮。

依託融入成渝經濟區「半小時經濟圈」優勢,市委、市政府高標準打通了隆界快速通道,使隆昌至界市只需10分鐘車程。成渝高鐵隆昌北站客流量5000人/天,節假日高達16000人/天,輻射重慶盤龍、瀘州、富順等周邊城市10餘座,輻射人口達1000萬人。按照國家新一輪「八縱八橫」高鐵路網規劃,成渝高鐵下一步將與京昆通道(北京-西安-成都-昆明高鐵)和蘭廣通道(蘭州-成都-貴陽-廣州高鐵)無縫對接,這讓隆昌名副其實融入到全國互聯互通的高鐵路網中,一座集「現代生活、現代產業、現代城鎮」為一體的新城正在隆昌北部迅速崛起。[2]

建制沿革

1951年置界市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鄉,1985年復建鎮。

1992年7月,由原來界市區公所、界市鎮、蔡家寺鄉、天華鄉合併為界市鎮。

交通運輸

界市將依託成渝高鐵、隆界快速通道、界盤路與榮隆物流機場、東瀘快速通道,對接落實好東瀘路、盤界路(界市段)兩條出境通道建設;抓好紅旗水庫、川東竹海、魅力天華旅遊環線規劃建設,逐步建成內聯外通、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進一步強化隆昌北部門戶的區位優勢。

鐵路

成渝高鐵穿境而過,設立隆昌北站。可以到達成都、重慶、貴陽等城市。

公路

界市鎮擁有隆界快速通道、隆界路、永界路等公路。

班車可直達內江、隆昌、瀘州、古藺、敘永等城市。

行政區劃和人口

全鎮幅員面積69.31平方千米,轄葛藤、大河、花墳、四平、新房、井場、五里、龍台、芋荷、桂花、柏樹、王家寺、包家山、槽房、潮水、段家、石佛寺、爛泥、蔡家寺、蔡家灘、湖潭溝、金盆寺、朱家坪、李家咀、大星寺、天寶、吳家祠、天宮、高屋、石印、古堰等31個行政村,界市社區、天華社區等2個社區,33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04人(2017),有19個民族,以漢族為最多,回族次之,其它民族較少。

經濟發展

2017年,全鎮GDP增長完成8.3%,占目標任務的103.8%,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預計完成(下同)735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00%;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5% ,占目標任務的103.3%;全部工業入庫稅金完成242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00.8% ;農業增加值增長完成4.2%,占目標任務的116.7%;招商引資額完成52000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06.1%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8%,占目標任務的120.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000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00.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1162萬元,占目標任務的108.3%。

脫貧攻堅

2017年順利完成255人貧困戶脫貧;制定「五個一批」工作措施,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255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20人,低保政策兜底103人,醫療救助扶持255人;第一批產業扶貧惠利320人;提前實施2018年易地搬遷10戶28人,危房改造61戶。貧困村退出方面:一是抓產業,桂花村建成雷竹產業園600畝、皂角基地500畝、苗木基地200畝、龍蝦基地100畝,「一園區三基地」初具規模;柏樹村新增柑橘種植區,擴大生態甲魚養殖規模,形成白鶴湖生態旅遊觀光帶;引進高效益、精品質的肉雞養殖產業,形成實效的產業新局面。二是夯基礎,桂花村、柏樹村新建水泥路12公里、山坪塘10口、囤水田4口、蓄水池4口、提灌站1座、新建6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

通道經濟

界市鎮緊緊圍繞市委一屆二次全會提出的依託隆界快速通道,大力建設「通道經濟」。

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科學編制鄉村振興規劃。一是緊緊圍繞市委提出建設成渝經濟區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目標,建設以蔡家、段家、四平等村為重點的稻魚基地;建設以柏樹、蔡家灘村等村為核心的千畝柑橘示範片;打造以石佛、王家寺、柏樹村為示範點的甲魚、龍蝦特種水產養殖基地。二是鞏固壯大現有竹產業,以「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為發展思路,實行「麻竹+雷竹」種植,建立初、精加工企業,完成利民合作社竹筍加工項目。2018年計劃打造龍台竹鄉和建成桂花村雷竹基地,在柏樹、王家寺、包家山等村新增雷竹種植5000餘畝。三是強化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積極申報界市竹筍」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創建界市蘿蔔、天華七星海椒、吳家祠菜藕等農產品品牌。計劃新培育龍頭 企業 1 個,種植大戶3 戶,家庭農場2 個,農民專合社 3個。

加快打造田園綜合體。以王家寺、龍台等村為核心,打造竹博園、竹海生態綠廊、民宿體驗為功能區的生態綜合公園,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竹產品觀光、竹文化體驗、竹子美食、農業活動等休閒產業,形成城中有竹,竹中有城的格局,建設集「農業+旅遊+生態」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實現招商工作大跨越,圍繞界市人文歷史、優勢產業、特色資源,進一步搜集、整理、更新好界市招商資源。不斷加大界市招商資源的推薦力度,加強在相關大眾媒體、網絡媒體、自媒體的宣傳力度,推介好界市的招商引資資源,吸引優質企業落戶界市;立足高鐵區位優勢,以生態商貿服務、休閒養老、生態旅遊、教育醫療四個業態為重點,選出配套項目承載主體,做靚項目包裝。積極跟進已落戶的鵬誠駕校、加油加氣站等項目,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努力實現電子商務全覆蓋,以爭創市級電子商務示範鎮為總攬,建立以蘿蔔加工、竹筍食品加工、天華七星海椒、吳家祠菜藕、柏樹甲魚等特色產品規範化的商業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示範企業,鼓勵鮮活農產品線上銷售,實施快遞配送,促進傳統營銷與網絡營銷相結合,擴大電子商務交易量。加快「電商進農村」,把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創業平台,解決農村就業。

新型城鎮化建設

界市鎮三舉措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

重現一座民國古鎮。界市將以建設國家級特色小鎮為目標,在省級特色小鎮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更加注重提升城鎮特色。遵循「繼承」和「創新」原則,保留古街古鎮原有風貌,突出客家文化主題,融入竹文化元素,重現一座集「農旅+商業+文化」為一體的民國古鎮。

建好一座北部高鐵新城。以投資促進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建設集「現代生活、現代產業、現代城鎮」為一體的北部高鐵新城。抓緊實施界隆街3期、橋樑建設、中心敬老院的改(擴)建等續建項目;加快啟動利民合作社竹筍加工項目、桂花村雷竹基地、吳家祠車厘子基地、瑞豐園柑橘種植基地、龍台村竹鄉、農貿市場、天西路西段、加油加氣站、紅旗水庫環湖第一期、川東竹海森林公園道路工程第一期、慶豐園二期安置房等新開工項目,協助市發改局完成鑽井工程。穩步實施棚戶區(城中村)危舊房改造,繼續發放農發行貸款到位2億元資金,完成137戶棚戶區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

建設一批幸福美麗新村。申報並建設一批「四好村」和幸福美麗新村,完善農村水、電、路、文化院壩等基礎設施配套,大力實施廁所革命,加強鄉風文明宣傳教育,提升美麗鄉村文明水平,努力構建「現代新城+美麗鄉村」統籌發展新格局。[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