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電子論》,理論物理學專著。亨 ·安·洛倫茲著。1909年初版,1915年再版。
內容簡介
本書記述了作者獲19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時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有關事項,見解獨特,趣味濃厚。全書共分5章,主要論述了自由電子、熱的吸收和釋放、塞曼效應、由分子組成的物體中的光傳播、運動物體中的光現象等,有近百頁的附錄。第1章闡述了自由電子理論,並利用這一模型,研究了如何說明宏觀物體的電磁現象。第2章闡述了黑體輻射,重點說明了維恩和金斯的經典理論,也涉及到普朗克的量子論。第3章論述了塞曼效應理論,以電子論為基礎,得出了電子是原子中發射出光的粒子。與此相關,還對原子模型進了考察。第4章闡述了反常塞曼效應,確立了處理物質的電磁性質的標準方法。第5章論述了運動物體內的電磁現象,闡述了洛倫茲縮短和洛倫茲變換。本書概括了作者在建立單一理論來解釋電、磁和光的關係的目標下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這些成就,深刻地改變了相對論以前的經典物理學基礎,某些結論(例如一切粒子——帶電的和不帶電的——質量都會隨着運動速度而變化; 一切在以太中運動的粒子都以光速為其上限),已經遠遠超過了舊的理論框架,為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性原理開拓了道路。
作者簡介
亨 ·安·洛倫茲 (Hendrik AntoonLorentz,1853—1928),荷蘭物理學家,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1870年考入萊頓大學,1875年獲博士學位。1877年為萊頓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1—1927年擔任索維物理學會議的固定主席。1921年任哈勒姆的泰勒研究所主任,兼任萊頓大學每周講演的榮譽教授。1892年提出了縱向線度收縮假說,1893年宣布了假說的近似解,1895年給出了精確解,給出了發生收縮的係數。預言了強磁場必然影響原子內帶電粒子的振盪,從而影響所產生的光的波長。後於1896年由塞曼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一預言,洛倫茲與塞曼一起因此榮獲19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04年導出洛倫茲變換。
工具書的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1]。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2]。
視頻
電子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人民數字聯播網,2020-05-13
- ↑ 工具書的特徵,豆丁網,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