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甲馬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甲馬營鎮

中文名 : 甲馬營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

甲馬營鎮位於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西部,緊靠衛運河大堤,與河北省一河之隔。

2019年1月4日,甲馬營鎮入選2018山東特色產業鎮"鄉村振興示範鎮"名單。 [1]

歷史沿革

千年古村。甲馬營歷史悠久,相傳1000多年前就已立村。宋太祖趙匡胤起兵路經此地時,曾下馬視察兵營。後遂將村名取為"下馬營",後沿革為"甲馬營"。

據恩縣縣誌記載,清朝後半葉至1935年,甲馬營一直屬武城縣所轄。1936年,甲馬營境內廢里設鎮,改屬恩縣管轄。1945年撤鎮設區,屬恩縣、武城兩縣管轄。1947年,甲馬營全境屬恩縣管轄。1956年恩、武並縣,甲馬營境屬武城縣四區。1958年3月,撤區劃鄉,仍屬武城縣管轄。1958年底,武城縣合併到夏津縣,甲馬營建公社後,歸夏津縣管轄。1961年,武城、夏津又劃為兩縣,甲馬營公社屬武城縣管轄。1984年4月撤公社劃鄉,轄28村。1996年6月鄉鎮合併,原祝官屯鄉五個村劃入甲馬營鎮,甲馬營鎮轄33個行政村至今。

鄉鎮簡介

全鎮33個自然行政村,總面積80平方公里,總耕地5.8萬畝,總人口3.3萬人。全鎮現有私營企業46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家,固定資產投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5家,過億元的3家,工業總產值過億元的8家,個體工商業戶3300個,註冊資金5.8億元。2005年工業總產值26億元,工商稅收828萬元,財政總收入849萬元,全鎮人均純收入3906元。

自然環境

甲馬營鎮屬於典型的黃河沖積平原,歷史上境內曾有四次黃河改道奪衛運河,經甲馬營鎮轉天津渤海,故地貌四周地勢較高,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並形成高、坡、窪三種地形。甲馬營鎮地處海河水系衛運河流域,鎮內河流屬過境河與季節性間歇河。甲馬營鎮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冷熱乾濕區別顯著,四季分明,鎮內氣候條件相同。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光照強度大,年均日照2617小時,日照率58%。全鎮平均無霜期203天。降水時間和空間分配不均,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西部、北部居多,東部、南部較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