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田野上的家國夢(林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田野上的家國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田野上的家國夢》中國當代作家林棲的散文。

作品欣賞

田野上的家國夢

如果程雲能夠堅持下去,中國革命史上極有可能留下他濃墨重彩的身影,官莊的名字就極有可能響噹噹地被載入史冊。

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程雲和他的官莊在他親身經歷和參與的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官莊是古思州岑鞏縣偏遠山村中很普通的一個寨子。清朝光緒五年(1879年),程雲出生在此地一個貧窮的家庭。上天給了這個窮孩子極其聰穎的智慧,當鐵匠的父親不知從何處獲得的見識,竟把兒子取名「漢章」,取「雲漢天章」之義,希望孩子將來能夠飽讀詩書、出人頭地。

清宣統元年(1909年),程漢章果然不負期望,以名冠思州府的成績考入貴州公立法政學堂,學習期間,程漢章思想傾向進步,受到學堂自治社負責人張百粼的器重和賞識。

張百粼是貴州辛亥革命的領袖人物,也是程漢章命運大轉折中的一個貴人,在他的影響和教導下,程漢章深受啟迪,有了深厚的家國情懷,有了鮮明的革命鬥志。

清宣統三年(1911年),張百粼組織發動了貴州辛亥革命,取得了勝利,程漢章恰逢其時,親身經歷和見證了這場驚天動地的歷史大變革。

程漢章從法政學堂畢業後,在恩師張百粼的推舉下出任貴州興義八屬安撫使屬官。

民國元年(1912年),貴州憲政派發動反革命政變,張百粼被迫避居上海。程漢章聽到消息,立即放棄官職前往上海尋找恩師。

張百粼對追隨他的程漢章更加器重並寄予厚望,推薦他進入上海國立法政大學讀書深造。

此時,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袁世凱,私慾膨脹,為了復辟稱帝,大肆賣國求榮,暗殺宋教仁等革命黨人,激起全國公憤,討伐袁世凱的聲浪席捲全國。

張百粼反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拒辭他所授的浙江省省長一職。民國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期間,張百粼隨黃興在南京組織討袁軍並任秘書長。

在恩師的影響下,程漢章毅然投筆從戎,民國二年七月,離開上海趕赴江西湖口討袁軍總司令部,參加李烈鈞組織的討袁護國軍。程漢章被委以重任,代理討袁軍某部軍機處處長,跟隨李烈鈞轉戰湖口、南昌、武漢等地。

八月,二次革命失敗,李烈鈞逃亡日本,袁世凱對革命黨人進行血腥鎮壓,中國革命再次陷入低谷和黑暗。在腥風血雨的屠殺清洗中,革命黨人四散逃亡,程漢章與恩師失去聯繫,看不到革命前途,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掙扎後,輾轉回到思州府。

九月,思州府改名為思縣。歸鄉後,程漢章將自己改名「程雲」,再不問政事,潛心研究思州文化藝術,過着行雲流水般的隱逸生活。

程雲習得一手好字,又能雕刻思州石硯,技藝名冠思州,加上少有的高學歷,程雲被思縣政府聘請為縣城區高等小學和女子學校教員。

民國十一年(1922年),程雲放棄縣城學校教員職業,回到生長的故地官莊創辦私塾學校,招收家鄉子弟進行教學。

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程雲拿出積蓄在私塾旁邊修建了「魁星樓」,親題「雲漢天章」四個遒勁大字,將自己收藏的國學經典放置其中,供私塾學生早晚閱讀研習。

程雲還組織發動學生在私塾附近廣置青松翠柏、紫荊香蘭等花草樹木美化環境。到過官莊的人,都會為此地的生態環境所折服,尤其是展現在原私塾遺址前官莊大田壩中叫「秀筆插田」的一處人文生態景觀,見者無不稱讚奇美。

在官莊的大田壩里,遠遠望去,一株蒼翠挺拔的松柏樹,仿佛一管巨大的毛筆倒插入一片水汪汪的寬闊田壩中間,山風吹拂,翠筆書空,在藍天上寫下精彩的「雲漢天章」。在松柏樹的旁邊,有一塊巨大的「山」型天然奇石,形同一支筆架。

知情者說,水田為程雲的私田,視為硯堂,石為天造地設的「筆架」。程雲倚形造勢,在其間手植一株從北方帶來的奇松,並在松下巨石上精心鐫刻「秀筆插田」四個大字。

程雲教學,人不分東西南北、不分尊卑貴賤,因材施教,育人以德,予人以美,成為當地平民教育的名師典範。

解放後,程雲積極支持黨委政府興辦教育,四方奔走,動員群眾捐錢出力建設官莊公立小學,程雲擔任第一任校長,直到年老退休。

在返鄉的日子裡,程雲始終過着自食其力的耕讀生活。程雲多才多藝,會多種營生。他平時耕耘着父輩留下的少許耕地,經營一座碾坊,會雕刻思州石硯,會寫一手漂亮的楷書和行書。他經常為鄉親們書寫神榜、牌匾、對聯。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程雲用在教書育人上。

程雲的晚年是不幸的,先是土改時期,他遭到了無情批鬥,有人拿他曾經參加國民革命的歷史大做文章,一個外地幹部要他老實交代歷史問題,程雲不想提及那段往事,被扇了幾耳光,鄉親們知道後,集體憤怒了。打人的幹部不得不向程雲賠禮道歉,並寫下了檢討。

程雲夫妻膝下無兒無女,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那場空前的大饑荒來臨時,老弱無依的程雲在窮困和飢餓中愴然離世。

他的學生程鎮華說,程雲離世前兩年,他親眼看到程雲悄悄地打制兩方石硯,整整用時兩年才完成。這兩方龍鳳石硯,程雲聚其畢生功力,將龍鳳雕刻得活靈活現。後來,程雲以程漢章的名義,將龍硯寄給了毛澤東主席,鳳硯寄給了周恩來總理。

不久,中共中央轉發了毛澤東寫給程漢章的親筆信,官莊大隊接信後,卻因程雲的歷史問題而不敢轉交他本人,遂將信件轉了回去。此事,成了思州文化人心頭最大的一樁憾事。

思州石硯有着幾千年深厚的歷史文化,在程雲手上出神入化,自成思硯一派。民國時期,程雲曾手制一硯送給縣長張止爰,這位最有文化、最清正廉明的縣長對程雲製作的思州石硯視若珍寶,採買了幾斗米送至官莊來回謝程雲。

程雲的人生,就像山村的天空里划過的一顆流星,四射的光芒一閃便消逝無蹤。他本可以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一顆恆星,但他卻在黑夜裡如流星般隕落,將偉岸的身影回歸定格在官莊農家的田野上,令人扼腕嘆息。

走過官莊,程雲的學生們大都還健在,他們都叫他程雲先生。卻也有幾個婦女,竟笑他是「書呆子」。

程雲的私塾,程雲的「魁星樓」,程雲的碾坊,甚至程雲的家都已經不復存在,但程雲先生的故事卻深深地紮根生長在官莊人的靈魂和血脈里。

在官莊村旁老崗屯一戶周姓人家的石大門上,「柳營試馬門弟,虎帳談兵人家」的對聯還清新在目,那端莊儒雅的大字,雄渾遒勁,有「顏筋柳骨」;官莊寨營石上如流水行雲的題刻,字跡「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頗有王羲之書法的神韻;官莊讀書人的書案上還擺放着程雲親手雕刻的思州硯,那沁人心脾的黛色墨香,深深地影響雅化着官莊人。

也許,「秀筆插田」是程雲的人生隱喻和歸結,是他留給官莊最美的景致,官莊人從潛意識裡暗中保護着這道風景。他們似乎明白了程雲的良苦用心,耕讀傳家,是中華民族幾千來的理想追求,是生活在這片封閉的田野上的人們獲取光明的理想途徑和精神源泉。

程雲的人生,從「投筆從戎」到「秀筆插田」,轉變是驚人的,前者沒能光耀史冊,後者卻照亮了山村。

在革命歷史的黑暗深淵里,程雲究竟經歷了怎樣艱難的痛苦抉擇,從一隻山鷹降落成山雀,放棄了報國大志而選擇了服務鄉梓?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何時何地,程雲先生心中總有一個美好的夢——家國夢,他傾其所有、用盡畢生的精力,最終把它描繪在了生養他的田野上。 [1]

作者簡介

林棲,實名張維軍,1974年10月29日生,土家族,貴州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