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即事 儲光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田家即事是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前四句寫老農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判斷耕田時間,晨起餵牛,然後耕田;後四句寫耕田過程中耕出蚯蚓的感悟,耕作的過程充滿了春日泥土的氣息,真切自然。
原文
儲光羲〔唐代〕
蒲葉日已長,杏花日已滋。
老農要看此,貴不違天時。
迎晨起飯牛,雙駕耕東菑。
蚯蚓土中出,田烏隨我飛。
群合亂啄噪,嗷嗷如道飢。
我心多惻隱,顧此兩傷悲。
撥食與田烏,日暮空筐歸。
親戚更相誚,我心終不移。
譯文
蒲葉一天天地長大,杏花也一天天的多了。
莊戶人家應該觀察着時節的變化,不要錯過了耕作的時間。
一大早就餵飽了牛,套上雙駕車去耕東窪的田地。
蚯蚓從土中被翻出來,田鳥緊隨着我飛。
它們聚合在一起啄食嗚叫,聲聲哀怨猶如說腹空口飢。
我心腸軟產生憐憫之心,看到它們挨餓我也感到傷心痛悲。
於是撥出我的食物給田鳥吃,天黑空着藍子回到家裡。
飢諷我太木訥愚鈍,但我總是不肯回心轉意。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開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733—740年)辭官隱居家鄉潤州延陵時期。在盛唐諸家中,儲光羲屬王維、孟浩然一派,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他選擇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自己的抒寫對象。以五古的形式,寫了許多田園詩,不僅有《田家雜興》、《田家即事》等組詩,還以漁父、樵夫、牧童、采菱、採蓮、射雉等田家生活為題材,此詩就是其中的一首。
賞析
《田家即事》是一首田園詩。作者以老農一日耕事為中心,分別寫三個層次。
首六句為第一層,寫不違農時,勤於躬耕。「蒲葉日已長,杏花日已滋」,借眼前景物寫季節緊逼,句式類似《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老農要看此」,造句古拗,不避俚俗,表現耕者的急切心情,與「天時」相應。「飯牛」「 雙駕」都是田家用語,「雙」者,我與牛也。第二層四句寫耕時所見一幅田烏覓食的特寫畫面。田烏群合亂噪,嗷嗷待哺,一「啄」一「飢」,極盡餓態形相。春耕剛開始群烏就如此,前一年的災荒可知。詩人通過「群烏覓食圖」形象地展示了一個特殊的背景,深刻地表現了一頁悲慘的歷史,即使在「小邑猶藏萬家室」的盛唐,窮年凶歲,飢及禽鳥,何況是人。這一驚心動魄之筆,包含比具體畫面豐富的意蘊;第三層六句寫「我」(老農)的惻隱,「兩傷悲」者,傷己悲烏也。「撥食與田烏」,其所撥者不僅是口中食,甚至可能有筐里谷種。空筐暮歸,親戚相誚,足以說明悖於常情常理。而結句「我心終不移」則大有釋迦牟尼「割肉啖虎」甘為眾生承擔苦難的胸懷。中國古代的人道主義大概就在於此。
儲光羲這首詩的風神骨貌,在於其寫實內容與古拙形式,簡練的敘事方式,承繼漢樂府,雖入唐調,但已洗去六朝體的浮華、鋪陣,在近體詩風行之時,五言古風一體,獨樹一幟。對於盛唐山水田園詩來說,它不鶩聲律文采,在一片「田家樂」「風光美」新潮中,以沉渾的傳統唱法傾訴農家真實況味,至少也應該說是為多樣化存一範本,給盛唐詩多一種樣品。
簡析
《田家即事》是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前四句寫老農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判斷耕田時間,晨起餵牛,然後耕田;後四句寫耕田過程中耕出蚯蚓的感悟,耕作的過程充滿了春日泥土的氣息,真切自然。這首詩描繪勞動細節非常具體,寫田家生活和田家風景生動傳神、自然清新,語言洗去鉛華,意象鮮明,風格質樸淡雅。
儲光羲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後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長安,被俘,迫受偽職。亂平,自歸朝廷請罪,被系下獄,有《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後貶謫嶺南。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後裔,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