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藥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藥學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生藥學(pharmacognosy)指以生藥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生藥的名稱、來源(基源)、生產(栽培)、採制(採集、加工、炮製)、鑑定(真偽鑑別和品質評價)、化學成分、醫療用途、組織培養、資源開發與利用和新藥創製等的學問。換句話說,生藥學是利用本草學、植物學、動物學、化學、藥理學、醫學、分子生物學等知識研究天然藥物應用的學科。
醫藥學科
生藥(crude drug)是指來源於天然的,未經加工或只經過簡單加工的植物、動物和礦物類藥材,具有「生貨原藥」之意。
廣義的生藥應指所有來自天然的原料藥材,包括了中藥材、民間草藥、民族藥及可供提取化學藥物的原料藥材。簡言之,生藥即天然藥材。
在我國,生藥與中藥材(含草藥和民族藥)關係十分密切。所謂中藥(Chinese medicines)通常是指以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為指導,進行炮製、加工和使用的藥物,是天然藥物的一部分。而草藥(medicinal herbs)通常是指廣泛流傳於民間,多為中醫所用,地域性較強,使用地區較窄,一般在各級醫院和藥店難以購得的天然藥及其簡單的加工品。草藥和中藥在中國統稱中草藥,也是中國醫藥體系的一部分。民族藥(ethnomedicines)是指各少數民族用於防治疾病的天然藥物。在我國,也屬中醫藥體系的一部分,但限定在一定地區(少數民族居住區)內使用,有其特有的用藥習慣,如藏藥、蒙藥、維吾爾族藥等。民族藥屬於人種藥物的範疇。
隨着草藥、民族藥的不斷被發掘,研究和推廣應用,一些有較好療效,質量標準明確的草藥、民族藥將會和中藥一樣被廣泛使用和在全國廣泛經銷。生藥和中藥材、草藥、民族藥的關係很密切,它們的含義有時較難明確區分,通常主要看其是否以中醫學理論為指導,作為用藥的原則,如是,則稱中藥材,否則可稱生藥。
主要任務
研究生藥的品種及來源,確保來源真實
目前生藥的來源比較複雜,偽劣品經常出現,各地的用藥歷史,用藥習慣有所差異,藥的名稱亦有不同,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情況時有出現,如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功效的貫眾,其藥用部位為根莖及葉柄基部,目前療效確切的以貫眾為藥名的藥材就有綿馬貫眾(鱗毛蕨科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紫萁貫眾(紫萁科紫萁Osmunda japonicaThunb.)、狗脊蕨貫眾(烏毛蕨科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L f.)Sm.)、蘇鐵蕨貫眾(烏毛蕨科蘇鐵蕨Brainea insignis(Hook,f.)Sm.)、莢果蕨貫眾(球子蕨科莢果蕨Metteuccia乩m疏卸一teris(L)Todard)和峨眉蕨貫眾(蹄蓋蕨科峨眉蕨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sw.)Ching)。據調查全國曾作貫眾人藥的原植物有蕨類植物58種之多,其中大多為偽品。此外,生藥中的多來源品種比較多,如具清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功效的大黃,藥用部位為根莖和根,《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05版(以下簡稱《中國藥典》)大黃項下收載了三種基源,即蓼科大黃屬的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m Maxim.ex Balf.和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is Baill;又如具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功效的甘草,藥用部位為根和根莖,《中國藥典》甘草項下收載了三種基源,即豆科甘草屬的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iata 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上述情況在生藥中比較普遍。一個生物物種是經過漫長歲月演化而形成的,同種個體具有相同的遺傳性狀和化學特徵,在目前的生藥質量評價中,物種的鑑定,即確保其來源真實是最為重要的一環。鑑於生藥品種來源複雜,準確鑑定物種,確保來源真實是生藥學的首要任務之一。
研究生藥的有效成分及其鑑定,確保品質優良
生藥之所以能防病治病,是因為其中含有能防病治病的有效成分。因此衡量生藥質量的好壞除鑑定物種外還需測定其有效成分的種類、含量、穩定性及其鑑定方法。這就要求生藥學必須研究生藥有效成分變化的規律及必要的調控措施,以確保生藥質量優良。影響生藥品質的因素很多,除物種外,不規範的栽培技術,不適宜的栽培地域和生境以及採收,加工、包裝、運輸、貯藏、炮製、調劑、製劑過程的不規範均可使生藥的有效成分發生變化。因為生藥在生產和流通的各個環節中,質量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因此,研究影響生藥質量的各種因素,探討生藥質量的動態變化規律,進而對其質量進行全面動態監測、調控和鑑定,以確保生藥品質優良,安全均一、穩定和可控。在此基礎上,建立生藥質量評價方法和生藥質量評價標準。
研究生藥資源及其可持續發展和利用
生藥資源包括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和礦物資源,前兩者為生物資源,屬於再生性資源,後者為非生物資源,屬非再生性資源。生藥資源具有有限性、可解體性和地域性,其蘊藏量是有限的,由於人們需求量日趨增大,開發利用的手段不盡科學和合理,缺少必要的保護和科學的管理,致使許多生藥資源迅速減少,如麻黃、甘草、穿山甲、蛤蚧、東北林蛙等,有些種類甚至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優良種質正在逐步消失,如冬蟲夏草、霍山石斛、高鼻羚羊、黑熊等。地球上每個物種都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歲月,經歷自然演化而生存下來,其優良的種質是生藥品質的基礎。如自然種群中個體減少到一定數量時,其優良種質特性就有喪失的危險,從而導致某些生物物種的解體。物種一旦滅絕解體,就將永遠在地球上消失而不可復得。
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能滿足當代對資源的需要,又不危及後代滿足其需要能力的發展;不斷提高人群生活質量和環境承載力的,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滿足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損害別的地區或別的國家的人群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利用的基礎。為此生藥學還需要研究生藥資源的現狀和發展,瀕危、短缺生藥的保護和生產,以及尋找和擴大新藥源,使其能源源不斷、高質量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及製藥企業對生藥(飲片)及原料藥的需求。
總之,講授生藥學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具有鑑別、檢驗生藥質量的好壞,對生藥質量進行評價,制訂生藥質量標準的技能,同時也具有應用生藥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研究、尋找和開發生藥資源的初步能力。通過學習,並經過實踐,能勝任生藥研究、檢驗、銷售、管理、生產和質量評價等方面的工作。
學習方法
生藥學是中藥學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它與藥用植物學,天然藥物化學,中藥藥理學及有關天然藥物、中藥課程的關係十分密切。由於生藥多來自植物,因此藥用植物學是生藥學最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
學習生藥學要多聯繫實際,除學好基礎理論和知識外,還要十分重視實驗操作和實踐教學,多在野外或藥材倉庫,標本館(室)和實驗室中辨認,多進行觀察和比較,比較各類藥用植物和生藥標本的形態特徵,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再對照教材及課堂講授的內容或其他參考書,以便加深印象和理解、掌握書本有關內容。切忌死記硬背,平時要多觀察、多比較、多實驗、多實踐,理論緊密聯繫實踐,才能學活、學好、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 ↑ 中華漢字:人類發展史上空前絕後的文明瑰寶!,搜狐,2019-07-20
- ↑ 傳統薈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