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物污染監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物污染監測

生物污染監測是指應用各種檢測手段測定生物體內的有害物質,及時掌握和判斷生物被污染的情況和程度,採取措施保護和改善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污染監測對促進和維持生態平衡,保護人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簡介

生物污染監測是對環境中受到污染和危害的生物進行監測。當空氣、水體、土壤受到污染後,生活在這些環境中的生物在攝取營養物質和水分的同時也攝入了污染物質,並在體內遷移、富集、轉化和產生毒害作用。生物污染監測就是應用各種檢測手段測定生物體內的有害物質,及時掌握被污染的程度,以便採取措施,改善生物生存環境,保證生物食品的安全。表面附着是指污染物附着在生物體表面的現象。例如,施用農藥或大氣中的粉塵降落時,部分農藥或粉塵以物理的方式黏附在植物表面上,其附着量與植物的表面積大小、表面性質及污染物的性質、狀態有關。附着在植物表面上的污染物,可因蒸發、風吹或隨雨水流失而脫離植物表面.還可通過生物體表面的蠟質或表面滲入組織內部,被吸收、輸導分布到體內。

評價

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後,在植物體內各部位的分布規律與吸收污染物的途徑、植物品種、污染物的性質等因素有關。吸收途徑不同污染物在植物各部分的分布也不同。例如從土壤和水體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一般分布規律和殘留量的順序為:根>莖>葉>穗>殼>種子;而從空氣中通過葉面吸收,則葉面的殘留量最大。污染物的性質不同,在植物中的分布也有不同。例如一般農藥噴灑後,水果表皮的殘留量較大,果肉中的殘留量較少.而脂溶性的農藥其滲透性比較大,更容易滲透到果肉中環境中的污染物一般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途徑進入動物體內。空氣中的氣態污染物、粉塵從鼻、咽、腔進入氣管,有的可到達肺部。其中,水溶性較大的氣態污染物,在呼吸道黏膜上被溶解,極少進入肺胞;水溶性較小的氣態物質,絕大部分可到達肺泡。直徑小於5μm的粉塵顆粒可到達肺泡,而直徑大10μm的塵粒大部分被黏附在呼吸道和氣管的黏膜上。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質主要通過飲用水和食物攝入,經消化道被吸收。由呼吸道吸入並沉積在呼吸道表面上的有害物質,也可以咽到消化道,再被吸收進入體內。整個消化道都有吸收作用,但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腸。皮膚是保護肌體的有效屏障,但具有脂溶性的物質,如四乙基鉛、有機汞化合物、有機錫化合物等,可以通過皮膚吸收後進入動物肌體。[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