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回聲(閒敲棋子落燈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命的回聲》是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生命的回聲
老友問:「還記得《小說界》嗎?我們上學那會兒特別喜歡看的。多少年沒看了,今天在圖書館看到,風格完全不一樣了,還有《萌芽》,作者多為80後90後,他們真能寫,而且寫來有生活有體驗,不拘形式,文筆自由靈動,充盈着當下的生活氣息,好看。」
真的很久沒看了,從前每月必買必讀的《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關注。奇怪那些年怎麼會有那麼多時間看小說,現在每抽出一點時間看書,都覺彌足珍貴。
老友說不管讀什麼,單是基於這種喜歡,就能使自己從生活瑣事中抽離,有時離日常遠一點,離心靈就能近一點。
遠方的老友就仿佛是近處的自己,日久年深你說我聽或我說你聽,已成為彼此生命的一種回聲。
小時候,學着爸爸的樣子愛上閱讀,每次爸爸看過的書,不管自己能不能看懂,我都會偷偷拿來看。那時媽媽常說我小孩沒事兒別總看書,小心把眼睛看壞啦!可一旦拿起書,就全不在意媽媽說些什麼。
我上小學和初中時,周圍住着的鄰居,有藏書的人家很少,能借到一本書不容易,尤其是能借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簡直如獲至寶。等家裡的書看完了,又借不到什麼別的書,我就去書店和郵局蹭書看,再不就用姥姥給的零花錢,到個人開的租書部租書,但那時能租到的書多是武俠和言情小說,讀這些書並不能使自己上癮。
那時,一到夏天爸爸媽媽他們劇團都要組織送戲下鄉,一去就是十天半月,爸媽不在家,不用擔心被追問寫作業寫沒寫完,只要見到我在悶頭看書,姥姥就以為我是在學習,所以也不加干涉。我有時來了興致,就會把在書里讀到的有趣的故事講給弟弟聽,可是只願意跟小夥伴在外面瞎跑瘋玩的弟弟每次不等我講完,就跑沒了影兒。
那段時期是少年時代的閱讀啟蒙時光,我們七八個對課外書着迷的同學不管誰手上有了一本新書,大家都會爭着搶着看。就算這樣囫圇吞棗的閱讀,也使我們的作文能力提高不少,說起話來有時還故意咬文嚼字,也喜歡糾正別人的用詞錯誤。每次作文課上老師選出的範文,差不多都是從我們這幾個人的作文當中選出來的。被老師念到名字的人,臉上忍不住會露出幾分得意之色。
「有一年暑假,你從我這兒借走好幾期《中篇小說選刊》和《十月》,你後來忘了還。」不知怎麼想起了這件事,不由跟老友翻起小腸。「虧你到現在還記得,但你送我的那些書就不能算了!」老友笑說。「借出去的書沒有歸還,好像總能記得住,也許我更適合做一名圖書管理員。」我說。
與老友電話聊天,經常談起的話題就是最近在讀什麼書?看來從小培養起的閱讀興趣,到現在也沒改變多少。只是老友後來的閱讀興趣側重歷史與人文,而我似乎還像當年一樣喜歡讀小說散文隨筆和詩歌。老友戲稱我們是兩個老文青,老去的是面龐,不老的是情懷。寫到這兒,記起奧遜·威爾斯生命中最後一部電影《風的另一邊》中的一句話,「永遠記得,你的心就是上帝的小花園。」如果心中有這樣一處小花園,生命就會留有芬芳。
老友來電時,我正在愛建「卓展」二期新開的西西弗書店翻書,怕吵到別人,走出來接電話。在書店櫥窗前看到一本翻開的漫畫書的其中兩頁,小男孩跟爸爸到一家快餐店用餐,爸爸給兒子和自己點了不同口味的披薩,還給兒子點了橙味汽水,給自己點了一杯啤酒。小男孩把披薩最外圈的硬皮咬下來剩在盤子裡,這時,他看到爸爸盤子裡的食物已吃的乾乾淨淨,他還聽到爸爸咕咚咕咚把啤酒喝下去的聲音,小男孩心中很快樂。父子二人吃完,小男孩站起來,頗有氣勢地衝着周圍就餐的人說:「讓一讓,請讓一讓,我爸爸要去付錢啦!」有點迷上這本不知叫什麼名字的漫畫。想起從前看過的《我的鄰居山田君》、《隔壁借東西的小人》、《瑪麗與馬克思》、《千與千尋》,還有捷克和奧地利的那些好看的動漫作品。
走出「卓展」發現外面下雨了,細雨中夾雜着絲絲雪花,秋風吹過冬風乍起,金黃柳葉在冷雨中撲落滿街,一些樹已變成光杆司令。橘色路燈下,冷雨夜竟泛起一股暖意,天空中鉛灰色的雲在進行無聲的旅行。這時想只要春天夏天猶在心中,就不怕面對正迫近的寒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