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命之歌(赫爾曼·黑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生命之歌》是憧憬東方思想的抒情詩人黑塞的作品。它描寫一位音樂家因少年時期的戀愛事件而意外殘廢。當他經過艱苦奮鬥的歷程而以作曲家身份出現時,卻遭遇到熱情化身的友人歌手奪取了他的愛人。最後男主角庫恩成了大音樂家,歌手莫德與女主角葛特露德締結良緣,卻因性格不相容而以悲劇結束了這場三角戀愛。故事中男主角庫恩以偉大純潔的意志,克服了艱苦的命運,譜成愛情與生命的凱歌。

這是一部滿含哲理,以高歌音樂與純潔愛情為主題的小說,是孤獨者追求幸福的悲愴心曲。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國文學家、詩人、評論家。出生於南德的小鎮卡爾夫,曾就讀墨爾布隆神學校,因神經衰弱而輟學,復學後又在高中讀書一年便退學,結束他在學校的正規教育。日後以《彷徨少年時》《鄉愁》《玻璃珠遊戲》等作品飲譽文壇。

1946 年獲歌德獎,同年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使他的世界聲譽達於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歲。黑塞的作品以真誠剖析探索內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諦而廣受讀者喜愛。

一生追求和平與真理的黑塞,在納粹獨裁暴政時代,也是德國知識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徵。

原文摘錄

我認為,人生可以在青年和老年時代之間畫出一條清楚的界線。不再自私自利,青年時代便終止;為他人而生活,是老年時代開始的標誌。我的意思是:年輕人的生活有很多快樂和痛苦,因為他們只為自己生活。他們的每一個願望和想法都是很重要的,他們要盡情享受每一次快樂,同時也要品嘗每一種痛苦,看到自己的願望不可實現,有些人就馬上放棄整個生命。這就是青年。但大多數人都會過渡到一個時期,這時一切都變得不同,他們更多是為別人而活,絕非出自道德,而是自然而然的。大多數人是因為有了家庭。如果有了孩子,人們就很少考慮自己和自己的願望。還有一些人是因為職業、政治、藝術或科學而不再自私自利。青年人想玩耍,老年人想工作。沒有人是為了要孩子而結婚的,但是如果他有了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改變他,最終,他領悟到這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年輕人雖然喜歡談論死亡,但是從來不會想到死亡。老人則相反。年輕人認為可以永遠生活下去,因而所有願望和想法都圍繞自己。老人們則已看出生命會在某個地方結束,只為自己一個人做的一切到最後都是一場空,沒有任何價值,因此他需要另一種永恆,需要這樣一種信念:他不是只為養活自己而工作。於是人就有了妻子和孩子,還有事業、工作和祖國,這樣人們就清楚每天的辛勞都是為了誰。在這一點上你的朋友說得很對:如果一個人更多地為他人而不是自己而生活,那麼他就會更滿足。只不過老人不應該覺得這是英雄風範,因為實際上也不是。最優秀的老人也是從最勤奮的年輕人成長起來的,而不是那些在學生時代就像祖父一般生活的人。 命運不願與人為善,生活變幻無常、殘酷無情,自然中沒有善良和理智。偶然喜歡捉弄人,但我們人類的內心存在着善良和理智,我們可以比自然和命運強大,即使只是幾個幾個小時。必要時,我們能夠緊密相依,互相理解地看着對方,能夠彼此喜歡,互相安慰,共同生活。有時,當我們內心停止陰鬱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更多了。我們可以在短暫瞬間成為神明,發出指令,創造出以前不存在的東西,這些東西一旦被創造出就能獨立地繼續存在下去。我們能夠從聲響、話語以及別的易破碎的無價值的東西中創造出音樂作品,充滿意義、慰藉和善良的旋律和歌曲,這些比偶然和命運的聲響更美好、更永恆。我們可以將上帝放在心裡,如果我們跟他心意相通,他就能偶爾透過我們的眼睛和言語觀察世界。也可以跟那些不認識他或者是不想認識他的人溝通。我們無法讓心靈擺脫生活,但是我們可以塑造心靈,讓它超越偶然,讓它能夠堅強面對悲痛的事情。

書評

最近有些失眠,但是每天晚上讀幾段《蓋特露德》後就能安心入睡。正如另一位網友所說,對黑塞,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我就是喜歡他的文字,他的風格。字字句句,那麼真切,讀得非常舒服,心靈會被觸動,會有共鳴。

以下是我讀的時候用鉛筆淺淺劃下的字句。僅作珍藏。 我生命中如此多的筆記,都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人們之間怎能只存在謊言、惡意、嫉妒和憎恨?

純潔、和諧和明朗聲響的友愛共鳴會打開天堂之門。

雖然我感覺到了內心深處不容拒絕的敦促,如饑似渴地要求一種純粹、悅耳和幸福的奏響和餘音;但是我的生活卻充滿了偶然和不和諧,不管我走到哪裡,也不管我輕叩哪裡,處處都聽不考純粹和清晰的回音。

音樂占據了我的思想,能給我自己帶來真正的快樂。

孤獨的寧靜像一座兼顧的城堡般包圍着我,我再次找回了曾被擾亂的心靈的平靜。

在內心快樂或者痛苦的時候,有一股力量安靜地超脫在外,它觀察着,認識到光明和黑暗是姐妹般休戚相關的,認識到痛苦和寧靜都是同一種偉大音樂的節奏力量和組成成分。

在內心我能感受到世界的完美。

我擁有了好天氣的陽光、值得感激的回憶以及面對前途的愉悅勇氣。

儘管從某些方面來看我也是孤獨的,不被人們所理解,儘管我也許跟其他人不同,由於命運和天資的關係跟大多數人有距離,不過我絲毫不想張揚。

人是不可能將痛苦寫到紙上並以此來解脫的。

我想痛苦和快樂是來自同一源泉的,是同一種力量的活動,同一種音樂的節奏,都是美好而必需的。

一個人自己是什麼樣的,經歷過什麼,他的成長、疾病和死亡,這一切都是無法講述的。

如今愛情降臨,而非迷戀,仿佛一層薄薄的灰紗從我的眼前退去,世界向我露出了它最初的神聖光芒,就像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像我們在天堂夢幻中所見到的世界一樣。

孩子般的灰藍色眼睛機靈而又歡快地瞥了我一眼,他的雙眼好像從未見過世界的骯髒和不幸。

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才能,便不想讓別人感受到我們那無用的力量。因為沒有什麼令我們高興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為人們表演一些美好的東西,看到它們,那些遲鈍的人會認識到生活不僅限於表面。

我認為,人生可以在青年和老年時代之間畫出一條清楚的界線。不再自私自利,青年時代便終止;為他人而生活,是老年時代開始的標誌。我的意思是:年輕人的生活有很多快樂和痛苦,因為他們只為自己生活。他們的每一個願望和想法都是重要的,他們要盡情享受每一次快樂,同時也要品嘗每一種痛苦,看到自己的願望不可實現,有些人就馬上放棄整個生命。這就是青年。但大多數人都會渡到一個時期,這時一切都變得不同,他們更多是為別人而活,絕非出自道德,而是自然而然的。大多數人是因為有了家庭。如果有了孩子,人們就很少考慮自己和自己的願望。還有一些人是因為職業、政治、藝術或科學而不再自私自利。青年人想玩耍,老年人想工作。沒有人是為了要孩子而結婚的,但是如果他有了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改變他,最終,他領悟到這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年輕人雖然喜歡談論死亡,但是從不會想到死亡。老人則相反。年輕人認為可以永遠生活下去,因而所有願望和想法都圍繞自己。老人們則已看出,生命會在某個地方結束,只為自己一個人做的一切到最後都是一場空,沒有任何價值,因此他需要另一種永恆,需要這樣一種信念:他不是只為養活自己而工作。於是人就有了妻子和孩子,還有事業、工作和祖國,這樣人們就清楚每天的辛勞都是為了誰。在這一點上你的朋友說得很對:如果一個人更多地為他人而不是自己而生活,那麼他就會更滿足。只不過老人不應該覺得這是英雄風範,因為實際上也並不是。最優秀的老人也是從最勤奮的年輕人成長起來的,而不是那些在學生時代就像祖父一般生活的人。

出於自私和獨立感,年輕人會因為一個未能滿足的願望就放棄生命;可是知道自己的生命和其他生命相聯繫的人,個人的願望就不可能讓他做出這樣的決定。

人生在我看來就像是悲哀的長長黑夜,如果不是偶爾有閃電的亮光,這黑夜是不堪忍受的,只有閃電的亮光是如此令人安慰,它那麼神奇,短暫幾秒的光芒能夠抹去黑暗的長久,使黑暗具有意義。

您心裡不知不覺產生一種幻覺,認為自己是孤獨的,沒有人與你相干,沒有人理解你。是不是這樣?

事實上每個人都在絕對孤獨中漫遊,不可能讓別人真正理解自己,不能與他人分享或共同擁有什麼。

你不應該總想着,別人不太理解你,跟你也許不大合拍。你應該首先去嘗試理解他人,給他人帶來快樂,適應他人。

為別人生活,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這片七葉樹林枝葉茂盛,在黑漆漆的樹梢之間可以看見深藍色綴滿星星的天空,明亮的星星懸掛在天上,無憂無慮地照射遠方。在星星閃爍的亮光中,七葉樹展示着它們的蓓蕾、花朵和疤痕,不管這是代表快樂還是痛苦,它們把自己交付於強大的生命意志。蜉蝣成群飛舞着迎接死亡,每個生命都有它的光輝和美麗。我思忖了片刻,理解並認同這些,也肯定了自己的生活和痛苦。

最美好的當然一定是將要到來的,否則付出這麼多辛苦就不值得了。

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快樂藝術家。

一個高尚的藝術家在生活中一定是不幸福的。當他因飢餓打開包裹時,裡面總是只有不能充飢的珍珠。

製造一個漂亮的煙火得話多少時間啊,可燃放它的快樂卻延續不了一秒鐘。因此人也必須儲備快樂、靈魂的寧靜和無悔的良知,以便能夠偶爾擁有這樣美妙的時刻。

我們無法讓心靈擺脫生活,但是我們可以塑造心靈,讓它超越偶然,讓它能夠堅強面對悲痛的事情。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