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生產三要素論


生產三要素論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目錄

名詞解釋

生產三要素論是法國庸俗經濟學的創始人薩伊提出的,認為商品價值是由勞動、資本和土地三要素「協同創造」的,是由三要素在創造效用中各自提供的「生產性服務」所決定的。

構成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產工具為主的勞動資料,引入生產過程的勞動對象,具有一定生產經驗與勞動技能的勞動者。它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基礎。此外人類運用各類專業科學工程技術,製造和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產品,滿足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生產三要素論的內容

生產三要素論的內容如下:

作為法國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創始人,薩伊宣稱,商品的效用,從而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資本、土地這三個要素協同創造的,是由這三個要素在創造效用中各自提供的「生產性服務」所決定的。在生產三要素論的基礎上,薩伊制定他的分配理論。在他看來,生產三要素既然都創造價值,從而是價值的源泉,則各個要素的所有者就應分別依據這些要素各自提供的生產性服務,取得各自的收入:勞動的所有者得到工資、資本的所有者得到利息、土地的所有者得到地租。

薩伊認為,工資是勞動的生產性服務的報酬。他把勞動分為三類,即科學家的勞動、企業主的勞動和僱傭工人的勞動。三種勞動的生產性服務的報酬,形成它們各自的工資。他認為,科學對生產提供巨大利益,「科學家的利潤」總是低於他的貢獻,因此應給予榮譽獎賞;「企業主的利潤」則最高,企業主要靠自己的信譽獲得資金,要具有判斷力、堅毅和專業知識,他們這種「高級勞動」的供給總是小於需求,其價格也就總是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至於「勞工的利潤」,由於社會能保證這種簡單勞動的充分供給,因此,他們的收入只能維持自己和子女的生存。

薩伊認為,利息是企業主交給資本家的資本的租金,它由資本的生產性服務的等值報酬,即資本的利潤所構成。此外,它還包括資本家冒失去資本的風險的保險費,利息率的高低則依存與借貸資本的需求與供給的比例。

關於地租,薩伊認為是農民(指農業資本家)交給地主的土地的租金。基於上述看法,薩伊說,政治經濟學「無須探討財產權的由來或者財產權的正當性」。他把資本說成是資本家克制消費的結果,對工人改善生活狀況的要求橫加指責。馬克思譏諷其三要素是「三位一體的公式」。

生產三要素論和生產四要素說的比較

生產三要素論和生產四要素說是兩個不同的理論。

馬歇爾把薩伊的生產三要素擴充為生產四要素,即勞動、資本、土地、和組織(企業家才能)。這是他的一個獨創。他運用均衡價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個生產要素,分配理論成為四個生產要素的均衡價格決定理論,即各生產要素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的均衡形成。它們的均衡價格主要由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來決定。

生產三要素論和國民生產總值的聯繫

生產三要素論和國民生產總值的聯繫為: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是以資產階級的庸俗經濟學中生產三要素的理論以及凡是經過市場的服務都是生產收入的理論為基礎的。按照這種理論,勞動取得的工資、資本取得的利潤和土地得到的地租都是生產收入。這種理論和計算方法完全掩蓋了利潤、利息、地租的剝削性質,把剝削階級的收入看作是永恆的和合理的。馬克思對這種理論早已作了透徹的批判。

術語解釋

庸俗經濟學,它是只描述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表面現象的資產階級經濟理論體系。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是法國的薩伊和英國的馬爾薩斯。這種經濟學流派有很多,其實質是將古典經濟學理論庸俗化,否定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

生產力是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觀物質力量。馬克思主義對生產力範疇的科學界說。生產力是物質生產過程中人們與自然界的關係。生產力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複雜系統,它的基本要素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