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甘谷縣第四中學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甘谷縣第四中學(簡稱甘谷四中),創建於1970年,學校有着四十多年的教育歷程,是一所公辦的農村完全中學。學校坐落在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磐安鎮中心街上,擔負着甘谷縣西部區域學子的教育使命。

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500多人,30多個教學班級,教職工300多人,學校占地面積20餘畝。素以紀律嚴、學風[1]濃、教風[2]正、校風好、質量高而享譽天水市。

學校先後榮獲2005年成為全市教育教學質量重點監控學校,2006年、2007年學校連續兩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甘谷縣先進學校」等榮譽。

目錄

辦學歷史

甘谷縣第四中學建校於1970年,位於甘谷縣磐安鎮。2005年晉升為甘谷縣高級中學,是繼甘谷一中之後的第二所高級中學。

學術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始終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研教改工作、民主法制建設和校園環境建設。多方籌資改善辦學條件,竭盡全力提高教育質量,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高考一年上一個台階,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逐年大幅度增加。

2005年高考本科上線113人,其中重點大學上線36人,大專高職以上院校共錄取340人。

2006年高考本科上線138人,大專高職以上院校共錄取340人。

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高考達標率名列全縣第二,往屆達標率名列全縣第一,大專高職以上院校共錄取458人。

2004--2007年連續四年高考上線率位列天水市前列。

2005年成為全市教育教學質量重點監控學校。

2006年通過天水市教育評估驗收。

2006年、2007年學校連續兩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甘谷縣先進學校」。

恢復高考以來,為高等院校輸送了合格大學生3500多人,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建校35年來,先後湧現出彭應全(留德)、原迎春(留美)、武中文(留德)、張紅蓉、楊甲定、楊勝文、楊衛東、張耀平、陳連升、潘亞文、馬小飛、燕霞等博士,田志珍、張璐、張龍、張繼紅、張勃等碩士研究生和楊甲定、張國晗、楊小強、楊瑞強、李洪剛、馬彥明(被北京師範大學錄取,現為學生會宣傳部部長)等全縣文理科狀元。為此,學校先後獲得多次表彰獎勵:「甘谷縣先進學校」、「甘谷縣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甘谷縣「三五普法先進集體」、「甘谷縣先進黨支部」、「天水市文明學校」、「天水市衛生單位」、「天水市文明單位」、「天水市標準化管理優秀學校」、「天水市高中教學質量優勝學校」、「天水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甘肅五四紅旗團支部」、「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中學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學校」。教職工獲國家、省、市、縣獎勵80人(次),在市級以上刊物中發表論文50多篇。學生獲省、市學科競賽獎65人(次)。

辦學條件

甘谷縣第四中學,位於甘谷縣磐安鎮。現占地面積20畝,現有教職工141人,有專任教師128人,其中有中、高級教師36人。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的教師有103人,大專學歷25人。省、市、縣骨幹教師28人,市、縣學科帶頭人6人。學校現有教學班34個,在校學生2420人。學校有教學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會議室、教研室、衛生室,微機室。教學設施齊全,圖書儀器配套,實驗教學開出率、演示率均達到規定要求。有圖書32770冊,生均17.3冊,學校規劃合理,布局整齊,環境幽雅,校園內松竹吐綠,鮮花斗妍,盆景生輝。

學校機構健全,學校辦公室、黨支部、教導處、政教處、總務處、團委、工會、學生會各部門職責分明,科學分工,責任到人,各司其職,運轉正常,協調發展,成效顯著。

整章建制,健全機構,科學分工,協調高效。自2003年以來,經學校行政會議反覆討論,提交教師大會討論制定和通過了《甘谷四中安全工作規定》、《甘谷四中教學常規要求》、《評優選先、評定職稱的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並匯編成冊—《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甘谷四中入學教育資料匯編》,還制定了《甘谷四中領導值班制度》,進一步加強了學校管理,細化了領導值班工作任務,強化了職責,提高了效率。

校風

團結、奮進,嚴謹、求實

教風

律已、愛生、嚴謹、善教

學風

誠實、勤學、尊師、守紀

校訓

厚德、博學、求實、創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