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

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

中文學名: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Colasposoma dauricum

dauricum (Mannerheim, 1849)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 綱:有翅亞綱

目:鞘翅目

亞 目:肉食亞目

科:肖葉甲科

亞 科:肖葉甲科

屬:甘薯肖葉甲

種:甘薯肖葉甲

亞 種: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在

北方各省和四川一帶

總 科:葉甲總科

主要危害作物:甘薯蕹菜棉花小旋花

寄 主:小麥、甘薯、蕹菜、打碗花等。

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一般指麥頸葉甲,學名 Colasposoma dauricum dauricum (Mannerheim, 1849),別名甘薯金花蟲、甘薯華葉蟲、番薯鳩、紅苕柱蟲、剝皮蟲、牛屎蟲等。為鞘翅目肖葉甲科甘薯肖葉甲屬的一種甲蟲。甘薯葉甲有兩個地理亞種:麥頸葉甲C.dauricum dauricum Mannerheim亦稱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和四川一帶;甘薯葉甲C.dauricum Motschulsky稱甘薯葉甲麗鞘亞種,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主要危害作物:甘薯蕹菜棉花小旋花[1]

目錄

麥頸葉甲形態特徵

麥頸葉甲-外部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5~6mm,寬3~4mm,體短寬,體色變化大,有青銅色、藍色、綠色、藍紫、藍黑、紫銅色等。

不同地區色澤有異,同一地區也有不同顏色。肩胛後方具1閃藍光三角斑。觸角基部6節藍色或黃褐色,端部5節黑色,頭部生有粗密的點刻,刻點間具縱皺紋,上唇黑色至暗紅色;

前胸背板寬為長的2倍,前角尖銳,側緣圓弧形,盤區隆起,密布粗點刻;小盾片近方形,鞘翅隆凸,肩胛高隆,光亮,翅面刻點混亂較粗密。

甘薯葉甲麗鞘亞種肩胛後方有一閃藍色光澤的三角斑,此為區別指名亞種的重要標誌。卵長圓形,長約lmm,初產時淺黃色,後微呈黃綠色。

幼蟲黃白色,體長9~10mm,頭部淺黃褐色,體粗短呈圓筒狀,有的彎曲,全體密布細毛。裸蛹長5~7mm,初化蛹時白色,後變黃白色,短橢圓形。

麥頸葉甲生物學特性

江西、福建、浙江和四川年生一代,以幼蟲在土下15~25cm處越冬,四川、福建有的在甘薯內越冬,浙江尚見當年羽化成蟲在石縫及枯枝落葉里越冬。

浙江幼蟲在翌年5月下旬始蛹,6月中旬進入盛期,6月下旬成蟲盛發,大量為害。7月上中旬交尾產卵,成蟲羽化後先在土室里生活幾天,後出土為害,尤以雨後2~3天出土最多,10時和16~18時為害最烈,中午隱蔽在土縫或枝葉下。

每雌平均產卵118粒,多的600粒。成蟲飛翔力差有假死性,耐飢力強,成蟲壽命雌34天,雄53.5天,產卵前期10天,產卵期21天,卵期9天。

初孵幼蟲孵化後潛入土中啃食薯塊的表皮,相對濕度低於50%,幼蟲停止活動,土溫低於20℃,幼蟲鑽入土層深處造室越冬,幼蟲期約10個月,蛹期15天左右。[2]

麥頸葉甲防治方法

(1)震落捕殺成蟲。利用該蟲假死性,於早、晚在葉上棲息不大活動時,震落塑料袋內,集中消滅。

(2)在甘薯栽秧前用50%殺螟松乳油500倍液浸苗後晾乾,然後栽種,可防治苗期受害。

(3)必要時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氧樂氰乳油3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綠·馬乳油1500倍液、0.6%苦參煙鹼1000倍液。採收前5天停止用藥。[3]

參考來源

  1. 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
  2. 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麥頸葉甲) 學名 Colasposoma dauricum Mannerheim屬鞘翅目,肖葉甲科。甘薯葉甲有兩個地理亞種:麥頸葉甲C.dauricum dauricum Mannerheim亦稱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主要分布在北方...
  3. 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麥頸葉甲) - 種植技術 小麥種植技術 2016年8月25日 >種植技術 >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麥頸葉甲) 甘薯肖葉甲指名亞種(麥頸葉甲) 時間:2016-08-25 編輯:石頭 學名ColasposomadauricumMannerheim屬鞘翅目,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