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祖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祖昌(1905-1986),江西省蓮花縣人,1926年參加村農民協會,1927年入中國共產黨,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等,1986年3月23日,甘祖昌因病在蓮花縣逝世。 被稱為"將軍農民"。

人物生平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江西蓮花縣獨立團軍需處處長,湘鄂川黔兵工廠總務科副科長,紅六軍團工人連副連長,補充團政治處主任,紅六軍團供給部材料科科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供給部軍需科科長,三五九旅供給部副部長,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供給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三五九旅供給部部長,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後勤部部長,第一野戰軍二軍後勤部部長,第一兵團後勤部副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新疆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兼供給處處長,兼財務處處長,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7年,甘祖昌回家鄉蓮花縣洋橋鄉務農。

解甲歸田後,甘祖昌滿腔熱情地投入了家鄉的建設,回鄉29年來,甘祖昌和鄉親們一起,用辛勤的汗水修起了3座水庫、25公里長的渠道、4座水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樑。長期的實踐和刻苦學習,使他積累了一定的農林水利建設經驗,被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聘為特約研究員。

1986年3月23日在家鄉江西省蓮花縣病逝,終年81歲。

人物故事 農民將軍 甘祖昌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井岡山革命鬥爭和兩萬五千里長征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全國解放後任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甘祖昌頭部三次負重傷,嚴重的腦震盪後遺症使他難以堅持領導工作,領導和同志們都建議他到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去長期休養,但甘祖昌要求回到家鄉務農。

甘祖昌就不辭辛苦地領着鄉親們修水庫,建電站,架橋樑,改造紅壤田。他白天參加勘測、設計,晚上還鑽研農業科技。長期的實踐和刻苦學習,使他積累了豐富的農林水利建設經驗,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聘請他為特約研究員。

扶貧救危 為給家鄉建設積累資金,甘祖昌回到農村後,全家一直過着節儉的生活。可是,支援家鄉建設,為鄉親們扶貧救危,他卻十分慷慨。


圖田村有個青年叫劉海清,從小因病不能站立,父親又有肝病,一家日子艱難。甘祖昌處處關心着劉海清一家。上面派醫生來給甘祖昌看病,他總要把醫生帶到劉家。他寫了十多封信去外地訪醫求藥,一心想讓劉海清站起來。後來,當他得知劉海清的殘腿無法治癒時,又給買書訂報,出錢請師傅上門教手藝,鼓勵劉海清自強自立。劉海清學到了一手嫻熟的編織技術,增強了生活的信心。過了不久,劉海清的父親劉新勝肝病復發,要住院又缺錢,全家遇到了新的困難。甘祖昌立即給縣醫院打電話:"現在有個危重病人要入院,住院費記在我名下。"

劉新勝動過手術後,臉色蒼白,生命垂危。甘祖昌趕到醫院一看,就不走了。他在病房裡一陪就是九天九夜。劉新勝轉危為安後,一把拉住甘祖昌的手,熱淚奪眶而出。

白手起家 1939年初,國民黨頑固派封鎖陝甘寧邊區。中共中央將甘祖昌所在的三五九旅從前線調回陝北,一面執行保衛黨中央的任務,一面進行大生產。 當時,組織上交給甘祖昌的任務是,負責領導修械所、紡織廠、鞋襪廠等軍需工廠。這幾個廠除修械所外,都是白手起家。 在籌辦大光紡織廠時,既無原料,又無廠房,既無織布機,又無熟練的紡織工人,真是困難重重。甘祖昌找到一個曾學過織布的紅軍戰士崔米蘭做師傅,辦了一個織布訓練班。他借用老鄉的土織布機,用舊存的一捆棉紗試織成窄面白布,成本比市場上便宜三分之一。他向旅長王震匯報後,王震立即從警備團調20多名會織布的戰士做技術骨幹,再從旅直機關抽調部分公勤人員當學徒,並仿造了8架織布機,派人到山西購了一批原料,辦起了紡織廠。不久,紡織廠又開了8眼窯做機房,新招了100多名工人,自製了10架織布機,改進了操作技術,從而在短期內解決了全旅l萬多人的穿衣問題。

建設新疆 1949年,甘祖昌調任一兵團後勤部部長,進軍新疆。10萬大軍的軍糧如何解決?靠內地進口,沒有運輸工具,遠水不解近渴。王震同意了甘祖昌提出的派人到全疆摸情況的建議。甘祖昌把後勤人員分成4個組,他帶一個組一行8人,包括5個少數民族翻譯,騎着馬向白雪覆蓋的北疆進發,走遍了戈壁牧場。20多天後,各組陸續歸來,匯總調查情況。甘祖昌向王震匯報說:"有辦法了,新疆連續3年豐收,群眾把糧食埋在地窖中,不給反動派吃。原因是國民黨政府不收他們的羊毛,牧民們沒錢買鹽和茶葉。我們可以和蘇聯大使館商洽,用牧區的羊毛換日用品,解決牧民的生活困難,糧食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王震同意了甘祖昌的意見。經過商談,蘇聯方面同意先提供一批茶葉、鹽、布等日用品,用羊毛償還。甘祖昌把後勤人員分成很多小組,用銀元、人民幣和日用品收購牧民的羊毛。牧民們欣喜地發現,他們用同等羊毛換得的實物,比國民黨統治時多一兩倍,於是便紛紛拿出糧食來換日用品。這樣,不但順利解決了10萬指戰員的口糧問題,而且密切了人民軍隊和新疆各族人民之間的關係。

回鄉務農 1953年以後,甘祖昌的腦震盪後遺症越來越嚴重,經常昏倒,1954年到廬山療養治病,仍不見好轉。他每日發愁,覺得自己做的工作太少了。1954年軍階鑑定,同志們一致通過他為正師級,報到總政治部,被批准為準軍級,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在授銜儀式上,他穿着將軍服,神采奕奕,但回家後卻對妻子說:"比起那些為革命犧牲的老戰友,我的貢獻太少了,組織上給我的榮譽和地位太高了!"此後,他不止一次向組織上寫報告:"我自1952年跌傷後,患了嚴重的腦震盪後遺症,不能再做領導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腳還是好的,請求組織上批准我回江西農村去,我願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當時,他的請求沒被批准,1957年他又接着寫。這一年,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到新疆檢查工作,他當面向蕭華提出申請。最終,組織上批准了。

艱苦樸素 甘祖昌對子女要求嚴格,不許他們有任何特殊。甘祖昌功成身退以後,依然保持着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他自己種菜自己吃,每件衣服至少穿10年。衣服破了就補,補好再穿,實在不能補了就拿去做鞋底。群眾稱他的形象是:一身補丁打赤腳,一根煙斗沒有嘴,白羅布手巾肩上搭,走路筆挺快如風。

1986年春節過後,甘祖昌病危。在彌留之際,他嘴裡仍在斷斷續續地說:"領了工資……留下生活費……其餘全部買化肥農藥,支援農業……我不要房子,不要給我蓋房子……"

不畏權勢 在同林彪、"四人幫"的鬥爭中,甘祖昌如同井岡山上的不老松,風吹不彎,雪壓不倒。一天,有個人找到甘祖昌讓他編造着林彪在"八一"南昌起義和井岡山鬥爭中的種種神話。甘祖昌道:"歷史就是過去發生的實事,個人在歷史上的功過,史家自有公論,你說是不是這個理?"話不投機,那個人隨之使出另一手。他站起來吼道:"甘祖昌,聽說你在家開荒種果樹,還養豬賺錢,這可是帶頭搞資本主義呀!"甘祖昌用顫抖的手猛地磕去一袋煙灰,厲聲問道:"照你說,養豬種樹是資本主義,那殺豬砍樹倒是社會主義囉!"

林彪在江西的一夥,別出心裁地搞出一個所謂"新村圖",要把農房全部搬遷上山。甘祖昌趕到縣城,找到縣的領導幹部說:"現在群眾家裡還很窮,這樣大拆大遷,農民一無錢,二不能作田,這樣下去,難道喝西北風嗎?"甘祖昌的話震撼着縣委幹部的心,大家說,有老將軍給撐腰,也膽壯了。縣委立即通知各地停止拆遷民房,並組織群眾下田搞好秋收秋種。這樣,甘祖昌在蓮花縣裡制止了一場災難。

夫人龔全珍 妻子龔全珍,1923年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喚作平安里的巷弄。爭氣的她順利初中畢業,並考上了市立女中上高中。她瞞着母親輟學,在19歲的時候剪短頭髮參加革命,成為了一名流亡學生。一路流亡抵達陝西,1945年,抗日戰爭終於取得勝利,她也被西北大學教育系錄取。新中國成立那一年,大學畢業的她參了軍、入了黨,響應號召來到邊疆,在新疆軍區八一子弟學校當了一名老師。

1951年,甘祖昌乘坐的吉普車從一座被敵特分子鋸斷的木橋上栽下,他的上唇裂成三瓣,下巴脫落。彼時,他落下了嚴重的腦震盪後遺症,腦部內還留存着大塊的淤血。只要稍微一用腦,甘祖昌就會頭暈頭痛,甚至昏倒。眼看着沒法再在領導崗位上工作,甘祖昌給組織寫了申請,請求回江西農村。申請交了兩次,組織最終同意了。作為妻子的龔全珍,雖然心中有疑問、有猶豫,但依然選擇跟着丈夫回到江西蓮花的小山村。

甘祖昌懷揣着宏偉抱負,甘祖昌開始在家鄉大展身手。他親自下田,用雙手一抔一抔撈爛泥,帶領鄉親們把200多畝冬水田改造成了良田;他跟工友吃住在工地,和年輕人一起挑水泥、運材料,修建起了江山陂;面對荒山,他動員大家撒石灰、鹽巴,燒茅草、煙葉稈,再堆上煙囪里的黑灰,出工錢、出材料,改變土壤酸鹼性,把"光頭山"變成了豐收嶺……修水陂、建橋樑、辦企業……

對於龔全珍來說,她無法在農業上幫到丈夫,但通過教書育人的方式,和丈夫一樣實現了為鄉親服務的願望。在學校里,面對山村裡的孩子,龔全珍是既當老師,又當媽媽;既要教他們讀書,還要帶他們勞動。幾十年下來,龔全珍早就記不清,她勸回過多少輟學的孩子,又為多少學生交了學費。她成立"龔全珍工作室",帶着整理的資料,到社區、部隊、學校,言傳身教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人物品格 嚴以律己 回鄉初期,他和兩個弟弟擠在一起,三家人同住一棟舊房子。民政部門幾次要為他在縣城蓋房,都被他婉言謝絕。後來,甘祖昌家裡人口增多,老房子實在擠不下了,他才自己花錢在村里蓋了一棟普通民房。一次,省民政廳廳長來看他,要補給他建房費,他說什麼也不要。

甘祖昌離休後,新疆軍區幾次提出要給他配備小車,他都謝絕了,後來他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又擔任了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社會活動多了,有關部門撥出一萬七千元,準備給他購輛小車,但他始終不要配備小汽車。

甘祖昌嚴格按照黨的生活準則辦事。他以普通黨員身份堅持和農村黨員一起過組織生活,從不無故缺席;他尊重鄉、村幹部,從不擺老幹部架子。對待子女、親屬,他言傳身教,誰有了過失,從不姑息遷就。

甘祖昌的大女兒平榮很想當兵。甘祖昌耐心地開導女兒說:"就那麼幾個招兵指標,這裡又有多少烈士的後代想去當兵啊,還是先讓他們去吧!"這以後,平榮又想去新疆當兵,她對父親說:"去新疆不占這兒的指標,你又是那兒的老部長,只要你一句話,准能辦成。"甘祖昌說:"新疆有新疆的指標,你插進去,不就打亂了國家的招兵計劃嗎?"直到後來,平榮在吉安衛生學校讀書,部隊到學校招衛生兵,她才如願以償。

一次,甘祖昌的弟弟因蓋房多占了隊上一分宅基地。甘祖昌知道後,硬是動員弟弟把多占的地全部退出。甘祖昌因病住進縣醫院。按照他的病情,必須用一些好藥。縣裡緊急向省、地醫院求援。甘祖昌知道後,一再不讓這樣做。為了節省國家開支,他每次買藥都是自己出錢,光是未報銷的藥費單據就有五千多元。

1986年3月23日,甘祖昌因病在蓮花逝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交待家人的話是"領了工資,先交黨費,留下生活費,其餘的全部買農藥化肥支援農業。"

甘祖昌居住的那棟普通農舍極其樸素:樓道兼客廳里是一張褪了漆的老式桌子和一把破舊的藤椅;臥室里的牆上,掛着一個戰爭年代留下的補了又補的黃挎包。打開他珍藏貴重物品的一隻鐵盒子,裡面只有他生前從不示人的三枚勳章: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和一些革命文物。

甘祖昌沒有為自己留下什麼財產。他回鄉二十九年來,每月照領三百三十多元工資,可是,僅鄉、村政府有據可查的,這期間他為支援家鄉建設,共獻出現金八萬五千七百八十三元多,光是這個數字,就占他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平時他為鄉親們救急解難拿出的錢,就無法計算了。

相關評價 2013年9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時說:"甘祖昌是我們的開國將軍,江西的老紅軍。建國以後他當了將軍,但是他回家當農民。我當初做小學生的時候,就有這篇課文,在語文課裡頭就是《將軍當農民》,受影響至今。半個世紀過去,看到老阿姨和甘祖昌將軍一起艱苦奮鬥過來,現在仍然在弘揚這種精神,而看到她又被選為全國道德模範,出席我們今天的會議,我感到很欣慰。我們就是要把這樣一種革命傳統精神弘揚下去,不僅我們這一代要傳承,我們的下一代也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甘祖昌是一九二七年入黨的高級幹部,幾十年來歷盡艱難,三次負重傷,為人民屢建功勳,一九五七年申請回鄉前是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回鄉後,國家按規定給予他適當的待遇。但是,甘祖昌嚴以律己,始終保持了一位紅軍老戰士的優良傳統和高尚情操。

甘祖昌回鄉後始終保持了一位紅軍老戰士的艱苦樸素的本色,一直過着節儉簡樸的生活。他養豬種菜,連抽的煙也是自己種的,卻把70%的工資收入捐給了家鄉的建設事業。上級在生活上要按有關規定給他蓋房配車,他一一拒絕,甘祖昌曾被選為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在農村的二十九年裡,甘祖昌同志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密切聯繫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一直堅持參加勞動。他回鄉後,組織上照發給他薪金,他把絕大部分收入都用來為家鄉修水利,建電站,在他的努力下,全鄉先後建起了江山陂、快省陂、峙壟陂、馬家坳水庫、龍潭水庫等水利工程。為促進家鄉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逝世追念 全國人大常委會、政協全國委員會、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總後勤部、中央軍委辦公廳=、蘭州軍區、南京軍區、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新疆軍區等單位送了花圈。余秋里、王震、肖克、王恩茂、朱雲謙、萬紹芬等領導同志也送了花圈。

追悼會由吉安地委書記段家林主持,省委副書記劉方仁致悼詞。悼詞說,甘祖昌同志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井岡山革命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經受了嚴峻考驗。甘祖昌同志是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江西省第四屆政協委員副主席。

甘祖昌逝世噩耗傳來,沿背村的數百名村民不約而同地擁到將軍居住的老屋前致哀,許多人痛哭失聲。1986年4月1日,甘祖昌的遺體被送往萍鄉火化。靈車過處,百里長途,村村莊莊,人們肅立在公路兩旁,向這位無私地為人民服務了一輩子的老將軍表示最後的敬意。

根據群眾的要求,中共江西省委決定:甘祖昌的骨灰盒先在沿背村存放一年,然後再移至江西省烈士陵園。當甘祖昌覆蓋着中國共產黨黨旗的骨灰盒被移到沿背村的時候,方圓幾十里內,人們紛紛趕來悼念。

影視形象 2018年2月,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視劇《初心》在央視一套晚間黃金劇場播出。電視劇《初心》講述了開國少將甘祖昌從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始終牢記黨的使命、不忘初心的感人事跡。甘祖昌在動盪時期戰爭救國;在新中國時期不畏艱險建設新疆;解甲歸鄉後,他又以滿腔熱血投入家鄉經濟建設中,其夫人龔全珍教書育人為鄉親服務,伉儷攜手富足一方水土。劇中吳京安飾演甘祖昌,丁柳元飾演龔全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