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石星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石星經》,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專著和觀測記錄,是世界上現存第二早的天文著作,僅次於前1800年的巴比倫星表。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天文學已發展,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天文學專著和關於天文的觀測記錄用以皇帝星占之用。其中齊國的天文學家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國的天文學家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後人將這兩部著作合為一部,取名為《甘石星經》;原著已散佚,現只能在同期之相關史籍中零碎抄錄,如《開元占經》中。

基本內容

《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在長期觀測天象的基礎上,戰國時期楚人甘德(今屬湖北)、 魏人石申(今屬河南開封)各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後人把這兩部著作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1]

概述

春秋戰國時期,隨着生產的發展,天文學也有很多成就。「魯有梓慎,晉有卜偃,鄭有裨湛,宋有了韋,齊(一說是楚或魯)有甘德,楚有唐昧,趙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論圖經。」(《晉書·天文志上》)甘德和石申夫各自在其本國進行天文觀測,並各有著作刊行於世。甘德的著作名為《天文星占》,石申夫的著作名為《天文》,都是八卷。漢朝時,這兩部著作還是各自刊行的。後人把這兩部著作合併,並定名為《甘石星經》。甘德和石申夫當時曾系統地觀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初步掌握了這些行星的運行規律,記錄了800個恆星的名字,其中測定了121顆恆星的方位,發現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動規律。後人把甘德和石申夫測定恆星的記錄稱之為《甘石星表》(又稱《甘石星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2],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在公元前二世紀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恆星表還早約200年。《甘石星經》在宋代就失傳了,在唐代的《開元占經》中還保存一些片斷,南宋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的書目中保存了它的梗概。

甘德,又稱甘公,戰國時期的齊國(一說是楚國或魯國)人;石申,又稱石申夫或石申父,戰國時期的魏國人,他們都是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天文學家。甘德寫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寫有《天文》八卷,後人把這兩部著作合為一部,稱《甘石星經》。 《甘石星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可借它在宋代以後失傳了,今天只能從唐代的天文學書籍《開元占經》里見到它的一些片斷摘錄。這些片斷摘錄表明,甘德和石申曾系統地觀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發現了五大行星出沒的規律;他們還記錄了八百顆恆星的名字,測定了一百二十一顆恆星的方位。後人將甘德和石申測定的恆星記錄稱為《甘石星表》,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恆星表大約早二百年,後世許多天文學家在測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時,都要用到《甘石星經》中的數據,因此,《甘石星經》在我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視頻

甘石星經 相關視頻

發現3千年前「巴比倫星表」!獵戶座外星人曾訪問地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