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泉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泉寺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卓山北側,因寺中甘泉而得名寺內現存千年樹齡的銀杏古樹,足以佐證該寺歷史之悠久。銀杏樹下,有一塊石碑立於明朝萬曆十五年(1588年),題為《重修龍窩寺碑記》 ,該碑高約四米,為一巨石雕刻制而成,碑文為明朝光祿寺卿賈夢龍所撰,其弟賈夢鯉所書。碑背面記載着甘泉寺過去的輝煌:擁有良田千頃,寺內僧人逾百,重修時捐資捐助者有數千人之眾。

中文名稱 甘泉寺

外文名稱 Oasis temple

地理位置 山東省棗莊市卓山北側

氣候類型 暖溫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10.7畝

開放時間 8:00-18:00

景點級別 國家A級

門票價格 10元

著名景點 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窯神殿、東西配殿

別 名 伽藍神廟,龍窩寺

位 置 齊村鎮北郊

景點介紹

甘泉寺坐落在名山秀水的棗莊北郊風景區腹地,古稱伽藍神廟,又稱龍窩寺,為魯南名寺之一。該寺始建年代已無從查考,明朝萬曆年間曾進行較大規模重修。至近代僅存遺址,1992年重建,正名甘泉寺,因甘泉而起今名。占地10.7畝。寺內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窯神殿、東西配殿,兩側為連接長廊,院內有放生池、甘泉、千餘歲銀杏樹及各種古樹,寺內還存有歷代修建寺院的石碑。大雄寶殿塑金身佛像三尊,配以十八羅漢,其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放生池內塑有騎龍觀音,甘泉水流注池內。

建築結構

1996年4月,甘泉寺管委會逐級申報,終於被上級主管部門批准為棗莊地區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為此山東省佛教協會指派千佛山高僧,88歲高齡的寂昌法師常住甘泉寺任住持。從此,甘泉寺香火日漸旺盛,棗莊市三百多名居士得到了合法的活動場所。經寂昌法師和寺內五名僧人及眾居士共同努力,後經寂昌長老與十方信眾戮力同修,使該寺成為魯南第一梵剎。寺院建有高大的山門及鐘鼓樓、天王殿、大悲廊、放生池、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客堂、齋堂,並有東西配殿14間,男女寮房若干間,兩層法堂正在興建之中。寺院環山面水、一泉在抱。每年春季,南山梨花如雪,門前桃花似粉;秋季則石榴掛果,四山點翠。如今的甘泉寺又在放生池前新建了天王殿,殿兩側同時建起東西走廊,與東西廂房連接,同時還建起齋房,解決了僧人和居士的食宿問題。寂昌法師經常往來於甘泉寺與濟南千佛山之間,從事佛教活動。甘泉寺內日常事務,由心昊法師代為主持。在重建甘泉寺的的過程中,當地政府還發掘整理了元、明、清等朝代有關重修甘泉寺石碑12塊,並在重建後的大雄寶殿右側建起了碑林。其中有一塊雕龍石碑,為清嘉慶六年(1802年)所立,此碑記載了棗莊之所以被稱為煤城的歷史,碑文說:「吾邑人有煤窯開自前朝萬曆年間,迄今(即嘉慶年間)掘取殆遍」,同時還詳細介紹了「邑之人王琛與山人太谷智太洋合夥採煤而得之」,及其在甘泉寺內修建窯神廟的經過,此碑進一步豐富了甘泉寺的文化內涵。

文化

甘泉寺詩詞 峽州甘泉寺(陸游)江上甘泉寺,登臨擅一州。山亭喜無恙,老子得重遊。灘急常疑雨,林深欲接秋。歸途更清絕,倚杖喚漁舟。甘泉寺如今已成為棗莊北郊園林中心景點,善男信女或到這裡燒香拜佛,或來此處一瞻佛祖威儀。隨着時間的推移,甘泉寺必將重現昔日輝煌,成為魯南地區大放異彩的佛教文化聖地。甘泉寺現任方丈是心昊法師,33歲,原籍山東濟寧人,1991年出家,師從寂昌法師。現任監院惟正法師,27歲,原籍亦為山東濟寧人。本寺已退居方丈是寂昌法師,現已高齡90歲,原籍山東濟寧人。

傳說

甘泉寺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卓山北側。始創於何年何月,已無法考證,或曰始建於宋代,但均無確鑿證據[1] 。相傳曾有一名士考中狀元,唐皇見其一表人才,便將皇姑許配給與他。狀元為了逃婚棄國回家,來到這裡依山靠泉,建了座寺廟,出家做了和尚。皇姑追夫心切也來到這裡,見郎君已出家,無奈便在寺廟前建了尼姑庵。傳說雖無文字記載,不足為證,然寺內現存千年樹齡的銀杏古樹,足以佐證該寺歷史之悠久。

交通信息

棗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50公里半徑之內有徐州、連雲港、濟寧、臨沂4飛機場,有石臼、嵐山、連雲港3個出海口,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206國道穿境而過;全市二級以上公路577.3公里,公路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5.7公里,境內鐵路全長288.5公里;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穿過市區南部,順流而下與江蘇、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相通,每年有大量的優質煤炭、水泥、石膏等運往各地。台兒莊船閘是京杭運河上最大的船閘,兩千噸級的船舶可自由出入,境內形成了由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等組成的綜合運輸網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