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溝驛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溝驛鄉位於甘肅省會寧縣中部,祖厲河中游,是會寧縣中部五鄉兩鎮農副產品和商品流通集散地。東接四房吳鄉、韓家集鄉,南毗柴家門鄉,西連定西市安定區新集鄉、漢家岔鄉,北鄰河畔鎮。鄉政府駐地距會寧縣城36公里。國道309線與省道207線什字交叉貫穿全甘溝驛鄉,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1]

驛鄉簡介

位於會寧縣城北部36公里,祖歷河兩岸,東接韓家集鄉、四房吳鄉,南連柴家門鄉,西鄰漢家岔鄉,北靠河畔鄉。面積336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甘溝驛。現準備撤鄉建鎮。地勢南高北低,處祖厲河中游。川地分布於祖厲河西岸,東西兩側皆為平地,平均海拔1630米。氣候乾燥,雨量稀少。耕地面積94766畝,其中川地17000畝,梯甲13500畝,林地面積8000多畝,其它均為山旱地。靖(遠)—天(水)公路、蘭宜公路交錯貫穿境內,交通方便。

氣候信息

甘溝驛鄉海拔高度1644-1701米,年均降雨量349.9毫米,年平均氣溫7.8-8.5℃,晝夜溫差大,無霜期160-167 天,主導風向為東南風。甘溝驛鄉地貌總體可分三種:一是尚存黃土高原梁峁頂面殘塬如三坪塬、放馬塬;二是黃土丘陵地貌的雲台山樑、鐵木山樑、小西岔梁;三是祖厲河谷Ⅰ級階地。堪移川、塬、梁、峁並存,溝壑丘陵眾多。 地下水出露主要為祖厲河水系地表徑流,地下水位深約在Ⅰ級階地下15-18米,儲量較小,四十鋪附近一段儲量較大,水質礦化度高,屬苦鹹水。區域平均土層厚度30-60米,地基土主要為濕陷性黃土,承載力fK=120-180KPa,具有土層深厚,土質均勻,通透性好,質地適中,耕性適中的特點。境內硝溝坪出產芒硝,"硝岸堆銀"為會寧古八景之一。

地貌形態

地貌總體可分三種:一是尚存黃土高原梁峁頂面殘塬如山平塬, 放馬塬;二是黃土丘陵地貌的雲台山樑,鐵木山樑,小西梁;三是祖厲河谷I級階地。川、塬、梁、峁並存,溝壑丘陵眾多。地下水出露主要為祖厲河水系地表徑流,地下水位深約在I級階地下15-18米,儲量較小,四十鋪附近一段儲量較大,水質礦化度高,屬苦鹹水。地基土主要為濕陷性黃土,承載力fk=120~180kpa。境內硝溝坪出產芒硝,"硝岸堆銀"為會寧古八景之一。鄉域總面積336.27km2。全鄉現有耕地面積 9.38萬畝,占總面積的18.6%,人均占有耕地3.86畝。其中水地面積2.26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4.1%,0.9畝/人;旱地7.12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5.9%,3畝/人。[2]

基本概況

甘溝驛鄉轄12個行政村,8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920戶,總人口2410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5人,農村勞動力10875人,常住人口3347人,流動人口1680人,人口城鎮化水平占20.8%,寄宿學生712人。甘溝驛鄉域總面積336.27平方千米。甘溝驛鄉現有耕地面積10.38萬畝,占總面積的18.6%,人均占有耕地3.86畝。其中水地面積2.26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4.1%,人均0.9畝;旱地8.12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5.9%,人均3畝。甘溝驛鄉建設用地面積為4769.55畝,戶均0.97畝;交通用地4596.2畝;水域(主要為河渠面積)272畝;未開發利用土地16790.2畝。[3]

歷史沿革

甘溝驛地處古絲綢之路北線,從祖厲縣境內發現的的新石器時代的牛門洞文化遺址可以看出,在兩千多年以前,祖厲境內曾多次設洲置縣,築城立寨。據辭海載:明各地都設驛站;又置急遞鋪以遞送公文。清廢遞運所,仍置驛站、遞鋪。甘溝驛時稱"乾溝",自明正統五年(1440年)設驛站,至今已有近六百餘年歷史。明正統二年(1437年)乾溝為原川里所轄之一甲。清乾隆九年(1744年),其仍為原川里屬一適中。民國11年(1922年),乾溝驛改稱甘溝驛。為第五區區公所駐地。民國18年甘溝驛為第三區區公所駐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上半年,甘溝驛為第四區區公署駐地。1952年土地改革結束後(下半年),會寧縣劃分9個區,區公署改為區公所,第七區區公所駐地甘溝。1961年,會寧縣劃分36個公社,甘溝為甘溝人民公社駐地。1983年7月15日恢復鄉建制,會寧縣32個公社改名為鄉,甘溝驛為其鄉人民政府駐地,一直延用至今。

經濟發展

甘溝驛鄉實施引黃工程以來,黃灌區內土質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大大改善,甘溝驛鄉農業經濟穩步增長,2004年底甘溝驛鄉人均純收入1880元。甘溝驛鄉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糜子、高粱等,經濟作物有胡麻、麻子、瓜果蔬菜等,養殖有生豬、雞、牛、羊等。甘溝驛鄉政府圍繞產業結構調整,按照生產規模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的要求,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產業,現已發展日光溫室300多座,塑料大棚1000多座,大田種植蔬菜5000多畝,年產無公害蔬菜2萬餘噸,除共供應會寧縣城外,還遠銷蘭州、白銀等大中城市。甘溝驛鄉農業經濟穩步增長,2006年甘溝驛鄉糧食作物總產量11600噸,油料140噸。鄉鎮企業有建築公司、磚瓦廠、綜合廠、農具廠、糧油加工廠等10家。2006年甘溝驛鄉GDP12400萬元,財政收入160萬元,甘溝驛鄉人均純收入2080元。2006年啟動實施的移民小城鎮建設項目,現已初具規模,新建成二層商住樓120套,道路、供電、照明、排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4]

社會事業

甘溝驛鄉區內現有政府機關、學校等企事業單位50餘家,交通、金融、郵政、電信、綜合修理、飲食服務、醫療衛生、商貿及文化娛樂等設施齊全。甘溝驛鄉有中小學校23所,其中中學2所,九年制學校1所,教師270人,學生5745人。現有鄉級文化站1處,藏書5500餘冊。有鄉級衛生院1處,門診住院綜合樓一座,建築面積1086平方米,醫護人員24人,住院部床位36張,有X光機、B超機、心電圖、心電監護儀、生化分析儀、血球分析儀等先進設備。有35KV變電站1座,30萬立方米淨化水廠一座,有800座影劇院1座。甘溝驛鄉12個行政村都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衛生所,實現了社社通電、通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在上級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鄉黨委、鄉政府積極爭取下,搶抓了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完成退耕還林12227畝,荒山造林24422畝。甘溝驛鄉91%的農業人口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解決了群眾看病難,治病難的實際困難。

民間藝術

剪紙是甘溝驛鄉人民熱愛的一項民間藝術,遠在明清時期就很盛行,每逢新春或喜慶日子,都喜歡用五顏六色的彩紙剪成各式各樣的圖像,把自家的窗子、板圍、炕圍或門帘裝點琳琅滿目,春意盎然。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後,在甘溝溝驛建立起甘溝驛抗日協會,考察了甘溝驛的剪紙,紅軍幹部、幹事對農戶窗花讚不絕口。由於受到前輩或姐嫂們的薰陶,如今當地婦女都能拿起剪刀,心摹手追,以自己周圍的生活為題材,大膽用誇張變形手法,創作出新穎獨特的剪紙作品,具有裝飾情趣,又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甘溝驛剪紙作品先後多次在會寧縣文化館、白銀市群眾藝術館舉辦的"甘溝驛民間剪紙藝術展覽"中展出,有22人獲得省、市頒發的榮譽證書,有6人獲得白銀市首屆"民間藝術展覽"1、2、3等獎。1989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藝術節"民間美術展覽中,曹秀英、張曉霞、劉水蘭、田俊堂等10人的剪紙作品被展出,並獲得文化部群眾文化司頒發的獲獎證書。展出期間有19副作品被選送日本、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展,剪紙老藝人曹秀英的11件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民族美術館展出並被收藏。1995年甘溝驛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民間剪紙)之鄉"。2004年4月甘溝驛剪紙藝術入選文化部編輯、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概覽》一書。甘溝驛鄉剪紙愛好者3200餘人,其中剪紙能手880多人。作者有農民、學生、教師、鄉村幹部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