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井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井鎮地處永壽縣城西約7.5公里,鎮政府駐地王家村,距縣城11千米,總面積84平方千米,轄趙家塬村、東淡村王家村呂家村、北甘井村、延村、紅岩村 、岳御史村 、煙莊村、北莊村、三誼村、杜家莊村、五星村、劉坳村、洛安村等15個行政村,共18359人(2017),總耕地面積45309畝,人均耕地面積2.67畝。主導產業以種植、畜牧養殖及勞務輸出為主。

甘井鎮東部和北部隔漠西河與監軍鎮,永平鎮為鄰,南部和乾縣關頭鎮接壤,西部以武申河為界與寶雞市麟遊縣長豐鎮相望。甘井鎮屬梁塬溝壑區,北高南低。北部海拔1436米,向南逐漸降至900米,全境被兩條支毛溝縱切為3個小塬面,北部狹窄,南部寬闊。[1]

歷史沿革

古時位於今甘井鎮政府北1千米處的村中井水甘美,故以名村,後以名鄉。其境內上宜村從隋開皇三年(583年)至元至元五年(1268年),曾5度作為上宜縣治,長達656年。

明天啟(1621-1627年)以前,上宜為全縣10里之一。民國十九年(1930年)隸屬永平區。1949年5月縣人民政府在今甘井鎮境內設南甘井、延村兩個鄉。1953年7月,撤銷南甘井、延村鄉,設立北邵鄉、北莊鄉。1956年3月撤區並鄉時北邵鄉、北莊鄉合併建立甘井鄉。1958年10月改建為衛星人民公社。1959年1月與儀井公社、乾縣關頭公社合併為關頭人民公社;1961年9月分設。1984年6月機構改革時改稱甘井鄉,1998年4月改稱甘井鎮。

甘井鎮農曆每旬逢五、逢十為集日。本無物資交流會,20世紀90年代後期確定農曆三月二十八、七月二十日為物資交流會。

摺疊編輯本段內徑河流 漠西河:源於永平鄉蔣家山。流經永平、甘井、監軍、儀井等鄉(鎮),至儀井鎮上邱村東南出境入乾縣。縣境內流程30.55千米。主河道建有玉龍泉、王家溝、西溝3座水庫。

武申河:源於麟遊常豐武申村,流經甘井鎮全境,入漆水河,流程16.4千米。[2]

公路建設

永甘公路(永壽至甘井鎮)起自永壽縣城,經監軍鎮永壽村、等駕坡村、甘井鎮趙家塬村至甘井鎮政府駐地王家村,全長14千米,1965年前為馱道,1957年修成簡易公路。1979年溝坡改線,建成寬8米的砂石路面,達到四級公路標準。1992年將永壽村至甘井鎮政府駐地鋪設為瀝青路面。

西環公路(乾縣關頭鎮至平遙路口),俗稱西大路,起自乾縣關頭鄉政府駐地,經甘井鎮田家嶺、南上宜村、郭家村、北莊村、煙莊村、岳御史村至平遙路口,全長20.19千米。1965年修建土路,1975年鋪設砂石。路面寬6米,為四級砂石路。

民間藝術

甘井鑼鼓 甘井鑼鼓鼓點變化豐富,鑼鈸緊密配合,敲打起來鏗鏘有力,慷慨激昂,使人精神振奮。每逢春節前夕,甘井鎮北甘井村、郭家村、北五星村的農民開始排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進行表演。表演老頭扎紅、黃、綠、藍布巾,身穿清一色的古代武士裝,戴白手套,威武豪壯,強悍有力。鼓為直徑1至2米用牛皮製作的大鼓。鼓背木製,紅漆塗底,雕畫龍體,張牙舞爪。鑼、鑔全為響銅製作,質地純正,音色明亮。鑼槌、鼓錠頭點紅綢,大鑔也栓紅綢。鼓手擂動鼓槌,上下左右來回盤旋,或在頭頂上揮舞,宛如游龍流星,大鑔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鏗鏘有聲,十分壯觀。

剪紙 甘井鎮的民間傳統工藝藝術,也叫窗花,在農村婦女中最為盛行,每逢春節或新婚嫁娶,都剪刻窗花,點綴臥室、新房。內容多為吉祥如意、喜慶豐收或民間傳說故事、戲劇人物之類,如雙喜臨門、喜鵲登梅、鴛鴦戲荷、丹鳳朝陽、二龍戲珠、魚躍龍門、孔雀舞開屏、魚兒鑽蓮、麒麟送子、三娘教子、十二生肖等,其中甘井鎮農婦張艷娥為其優秀代表。

文化遺存

漢郭氏墓冢 位於甘井鎮下郭家村北,封土堆呈圓錐形,高2米,基地約5米,已裸露。1958年農田基建出土文物有銅鏡、銅幣、佩劍、頭盔、墓誌磚及陶俑、陶灶、陶鼎、陶罐等陪葬品。銅鏡鑄文墓主郭氏,銅幣鑄"大布皇千",磚刻"郭柳卿之墓"。1986年7月,劃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劃定保護範圍,豎立保護標誌,成立了保護組織,建立有科學記錄檔案。

金大定鐵鐘 甘井鎮雲寂寺(俗稱杜家磑寺)鐵鐘,鑄於金大定十九年(1179),現存雲寂寺遺址內。鐵鐘通高2.5米,口徑1.8米,重6噸,外壁上端鑄有當時縣內一些村鎮名,下端飾以獸面紋和草葉紋,下沿花瓣形。鍾銘記述了鑄鐘意願,當時縣令、主薄、校尉、寺院主持以及捐鑄者姓名、村鎮名。記述了當時該寺名稱-崇教院,縣的名稱-永壽郎縣,鑄鐘人籍貫、姓名-乾州禮泉縣華佗、華閻、華斌、王寶僧、張辛等。

雲寂寺 俗稱杜家磑寺,位於甘井鎮北五星村。曾經是全國名剎之一,其寺甚古,建於何年,無考。重修於金大定四年(1164)曾以高僧碧峰禪師(石寶金)聞名遐邇。殘存廟6座,廟房26間。後重建新廟房3間,廈房4間,鐘樓一座,內懸金大定十九年(1179)鐵鐘一口。廟占地0.53公頃。1971年再次修建,廟院擴至0.8公頃,建築面積增加到1280平方米。1995年1月開放,教務由釋妙生主持。

t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802/E76AFB74C19CBC1FC4D033D3201B56CF5738C327_size32_w573_h336.jpeg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360图片网

經濟發展

甘井鎮緊扣城鄉統籌這一主題,貫穿產業結構調整這一主線,圍繞農民增收這一中心,大力實施"果業抓建管促效益,畜牧抓規模促擴張,勞務抓培訓促轉型,三產抓培優促提升,城鎮抓建設促落戶,項目抓質量促統籌"六大工程,推動各項產業又快又好的發展。為建設"富裕甘井、美麗甘井、福安甘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3年,全鎮生產總值達到1.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218元。

果業發展 果業生產按照"因地制宜、真建實管、深挖潛力、突出重點"的原則,打造了甘井鎮北莊村1000畝蘋果核心示範基地,完成永甘路、平乾路兩線果業長廊建設,同時大力宣傳和發展"林下套種",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畜牧業發展 堅持規模擴張和示範引導並舉,形成了"北片牛羊上規模、中片生豬提效率、南片土雞創品牌"的畜牧養殖格局。至2014年建有標準化養殖場3個,規模養殖示範戶30戶,和1個規模PIC生豬養殖基地,並積極引導群眾成立了多個專業合作社。通過發展,甘井鎮現在牛存欄3559頭以上,羊存欄17368隻以上,豬存欄5139頭以上,雞存欄11800隻以上,畜牧業完成產值2103.6525萬元。

做優做精第三產業 依託陝西省雲集生態示範園在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策劃包裝了以農家黑豬肉、土雞蛋、掛麵、柿餅等為主的系列農副產品。引導支持大學生村官在北莊村創辦的剪紙合作社健康發展。同時開發了雲寂寺、清涼寺、千年古豹榆木樹、雲集生態示範園為看點的旅遊產業,並帶動周邊農家樂的發展。

民生保障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甘井鎮結合實際,紮實做好救災救濟、農村低保弱勢群體的民政保障工作,確保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順利開展。

認真開展"平安甘井"創建活動。鎮村幹部能夠深入農戶,排查化解矛盾糾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抓好刑釋解教人員、社會矯正人員、纏訪和鬧訪群眾的監管工作,從而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一個平安、和諧的生活環境。

農村科教文衛工作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廣泛開展救助貧困學生活動,重點加強對學前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監督,確保了甘井鎮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20個村級衛生室及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質量;讓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障水平得以提高;通過完善村級組織陣地配套工程,充分利用農家書屋社區廣場,引導支持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文藝活動,組織鑼鼓大賽、秧歌大賽、社火表演等傳統節目,從而活躍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