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珠山八友」以瓷入畫,以胎為紙,在瓷板上彩繪,從而誕生了濃艷俏麗的新粉彩。這些作於瓷板上的畫,汲取了中國畫的營養,繪出的各種山水人物花卉走獸無不光彩傳神,栩栩如生,其筆法、墨韻、色彩和同時代的海上畫派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實際上,「珠山八友」前後共有十人,分別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許人、徐仲南、鄧碧珊、田鶴仙、畢伯濤和劉雨岑.[1] 晚清民國年間,江西景德鎮一帶聚集了不少創作瓷板畫的藝人。1928年的一次偶然機會,一位客商預訂瓷板畫,瓷板畫藝人王琦、王大凡聯絡同好鄧碧珊、汪野亭、何許人、程意亭、畢伯濤、劉雨岑,每人畫一幅瓷板畫,畫完之後,很多人看了都非常驚訝和喜歡,請他們八人繼續畫。這樣,他們後來就成立一個瓷藝社,取「花好、月圓、人壽」之意,雅稱「月圓會」。相約每月望日,月圓雅集珠山,以畫會友,以會聚友,切磋畫藝,稱為「珠山八友」。
板畫風格
汪野亭 (1884—1942),名平,字鑒,號平山、平生、老平、垂釣子,亦號傳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樂平縣人,近現代著名繪瓷藝家。工畫花鳥、山水。在繪瓷技法上,採用油料,以水粉敷色,作品別具一格。為瓷都景德鎮二十年代形成的「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是20世紀前期景德鎮陶瓷美術革故鼎新的著名陶瓷藝術家。他的山水畫,一直為後人所仰重、仿效,足足影響了半個多世紀。他從藝30多年從未離開過景德鎮,創作了許多代表那個時代的精美作品,受到了世界收藏家的青睞並爭相收購。 如王琦的畫風瀟灑豪放,王大凡的畫風形神兼備,汪野亭的青綠山水自成一派,徐仲南的竹,田鶴仙、程意亭、劉雨岑的花鳥,現在看來仍然生機勃勃,尤其是鄧碧珊的游魚,似乎到今天也無出其後者。「珠山八友」創作的鼎盛時期為晚清、民國至文革前的數十年間,留下的作品不多,歷來是陶瓷收藏家夢寐以求的收藏品。
鑑別要領
專家鑑定經驗和自身體會結合,總結出了以下的鑑別要領: 從作畫用的瓷器和瓷板上加以甄別 「珠山八友」都是繪瓷名家,對用於創作的瓷器都嚴格的選擇,他們所用的瓷器胎質細膩,造型完美,瓷板平整,厚薄均勻,不見疵點,看到胎質粗松,燒制變形,厚薄不勻,翹曲有疵的作品,就可定為贗品。[2] 從題款的字跡上辨別 「珠山八友」的作品都是書畫俱佳的精湛之作,雖各人風格不同,但留在作品上的文字都是純熟流暢,揮灑自如,那些字體大小不一,字形生硬拘謹的,絕不會是真品。另外「珠山八友」作品中有時也出現簡化字,但幾率很小,若看到建國後的簡化字,正好露出了馬腳。 從瓷器繪畫的品相辨認 民國迄今不到百年,「珠山八友」作畫的瓷器又經反覆選擇,所以畫面一般還保持着光澤亮麗,圖文清晰的特徵。若見題款文字磨損,畫面脫彩,模糊不清,多是作舊騙人。 從落款的干支紀年分辨 「珠山八友」生卒年齡差距較大,必須對每個人的生卒詳細了解,有的作偽者不了解「珠山八友」的生卒,落款時任意選擇一個干支年款湊數。若發現「珠山八友」卒後年款,必是偽作。 從繪畫的風格辨認 「珠山八友」的每幅作品都十分精細,山水秀逸,人物傳神,花鳥富有生氣。偽作往往生硬造作,匠氣十足,沒有一點大家風範。對少數摹仿極精的作品,要仔細觀察,必會發現拘謹死板的痕跡,與自然流暢、揮灑自如的風格相形見絀。
要掌握這些鑑定要領,關鍵是要了解「珠山八友」字畫的風格和一生的風格變化,同時要了解他們的生卒年份。有些人往往不是從要領上去鑑別,而是去看瓷板背面的筋麻紋,看瓷面是否老氣,看框架配件等等,這樣鑑定必將誤入歧途。必須知道,這些都不是鑑定「珠山八友」的作品的標準,板背筋麻紋是燒制瓷板的工藝問題,有筋無筋,有紋無紋都有「珠山八友」的作品,至於框架配件純屬人為可變之物,與鑑定毫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