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瓦房(歐陽杏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瓦房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瓦房》中國當代作家歐陽杏蓬的散文。

作品欣賞

瓦房

青草地,黃泥路,石板街,黑瓦房,密簇簇的,像擠在河灣里的浮萍。瓦房築在山灣里,門前當然有河,河堤上必有垂柳,綠茵茵的,千條萬條,是春;而如一蓬亂髮,在風裡折枝嘶鳴的,是冬。住在鄉村的泥瓦房裡,總能與四季一起感受着氣候的變化。

瓦房是簡陋的,相對於村人,卻又是彌足寶貴的財產。鄉里罵人窮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地。逞強好勝地也常把掀了他家那幾片瓦而自豪。毀了人家檐上的瓦,沒有了棲身之地,人也就入了絕境。而有了幾片瓦,日子再窮,畢竟還算有一個窩。瓦屋裡的氣息,遊蕩着柴米油鹽味兒,日子也就有了滋味了。

一年到平田玩,跟着奶奶去的,進閘門就有一種非同一般的感受,巷子兩邊都是青磚瓦屋,高高聳聳的,氣派得很。進了人家的屋,也不見泥地兒,地上鋪的是四四方方規規整整的燒磚頭,乾乾淨淨的,不染塵埃。夏天在地上睡覺,一定比現在睡空調房爽多了。樓上有木板天花,大小長短一致,釘得結結實實,與國家機關當年的房子毫無二樣。看着看着,我心裡就有一種神秘感,這房子的主人,一定不簡單。蓋一座泥房子,全家人節衣縮食,還得幾年光景。而蓋一座青磚瓦房,必定是四面玲瓏,有非凡之才能的人吧。

回到自家村子,還戀戀不捨地回頭去看那些飛檐畫龍鳳的青磚房子。以至於很多年後,父親橫下心,拿出所有積蓄,舉債後才蓋了一座紅磚瓦房。住進了紅磚瓦房,贏得了一村人的羨慕,甚至還惹來眼紅的人在背後想出種種猜測,以為我父親挖地掘到了寶,發了一筆橫財呢。也有人以為我爺爺留下了什麼值錢的古玩,變賣了一筆巨款。而我家在蓋了那座房子後,幾乎受夠了生活的煎熬,很多個節日,人家大魚大肉,我家桌上只有鹹水蘿蔔。那時我便發誓,我長大能掙錢了,一定要讓父母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而父母的希望卻是讓我離開泥瓦的鄉村,距離越遠越好。

湘南其實處處是瓦房,從永州到郴州,從這山到那山,所見皆是綠蔭環繞的瓦房。高的,聳立出來,如鶴立雞群。低矮的,舉手就可摸到椽子。我到寧遠縣城,在泠江邊上看到很漂亮很精緻的木樓,如官宦人家的樓榭,幽雅閒適。那樓頂上蓋的,依舊是片片黑瓦。到了有「海濱鄒魯」 稱號的潮陽,那些厝屋都像積木搭的,牆上糊了厚厚的粉一般,白白的,蠶頭燕尾式樣,有一股先朝遺韻。而屋頂蓋的,也是瓦,不過是紅瓦,厚且大,笨而重,住進去,就如進入了一個靜謐的世界。糊了厚粉的牆擋住了外界的塵囂,壁上,樑柱上,或雕龍畫鳳,或其它吉祥圖案,布局和諧,色彩鮮明,猶如畫師的展廳。獨特的風格和諧美的裝飾,讓人覺着這方人家骨子裡有文化味兒。想想我湘南那些散漫得飄飄萍似的黑瓦房,便抬不起頭來,感到寒酸。

城市裡是沒有季節,只有氣候的。人們的穿着裝扮是唯一傳出季節信息的載體。那些高樓大廈在廣袤的天空下擺着各種姿態,我覺得其實是麻木的。看不到花開,聽不到水響,住得了人,卻養不住鳥兒。擁有自然之心的老人買回一籠鳥兒,掛在陽台上,那也只是一廂情願的表現,馴化過的鳥,早已被人馴得沒了鳥的靈氣,徒剩鳥的形態了。看着鳥籠成了城市人生活的裝飾,我心裡就有一種被囚的痛。鳥是在竹林里飛,在天空里啼叫,在屋頂的瓦片上跳躍的。鳥在那樣的環境裡,才是真正的自由的快活的鳥啊。

想着平田村的大青磚瓦房,檐頭鐵馬的搖響,是多麼的動人心旌。居在城市裡,風鈴掛在窗上,鈴聲悉嗦,拽住人心不放,而去的目的地卻是過去,是原野,是靜謐的鄉村。每到神疲力竭之際,闖入腦海的,就是那綠樹掩映、小河流響的久違了的鄉村。苦澀的味道里,蘊含的是歲月的芳香。下雨的季節里,枕着窗外的嘩嘩雨聲,聽着雨點敲打在瓦片上發出的天然之音,體會着溫和濕潤的空氣,想着天明漲水的小河,心裡踏實得很。居在廣州,很多個失眠的夜晚,我都將路上的車聲和躁音當作是雨聲風聲,想象躺在水流淙淙的河岸上,陽光直直地射在臉上身上,和風陣陣吹送山水之氣息,如此這般,才能恍然入睡。

城市裡也有瓦房,在老城區。我去看過,可已破敗,沒人住了。沒人氣的瓦房,荒蕪的氣味很逼人。看着積在瓦片上的塵埃和落葉,我只有退卻。想到鄉下乾淨的青石板路,闊闊大大的田畝,天空飛鳥的影跡,便突地覺得,瓦房子有瓦房子的環境。沒有山水田園蟲鳴鳥叫風呼呼的氛圍,瓦房子便沒了韻味和靈性,而變得多餘,不合時宜。

在城市住久了,有些事兒會被淡忘,城市以巨大的便利正在顛覆鄉村的時候,我便有些憂傷,為那些飽經歲月風霜的我的古樸的瓦房子,和在瓦房子裡瀰漫的生活滋味。 [1]

作者簡介

歐陽杏蓬,湖南人,現居廣州,經商,散文領域自由寫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