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士公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瑞士公式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瑞士公式又稱為「非線性瑞士公式」,是多邊貿易談判中減稅公式之一。這個公式的產生曾經歷了曠日持久的討論。在東京回合中,為保證談判的順利進行,關貿總協定在1975年至1979年曾廣泛徵求締約方的意見,擬定和採納一個為大多數國家願意接受的和儘可能普遍適用的全面關稅減讓公式,即瑞士公式。

瑞士公式的公式

瑞士公式為:Z=(A×X)/(A+X),其中A=所同意的係數;X=最初稅率;Z=減讓後的稅率結果。

瑞士公式的意義

瑞士公式將線性減稅公式與協調減稅公式結合起來,使高關稅國家的減稅比例高於低關稅國家的減稅比例,有助於縮小各國稅則中稅率之間的差異,具有一定的補償性。瑞士公式具有壓縮關稅至一定區間的數學特性,對於高關稅產品的降稅,遠高於低關稅產品的降幅,係數越低,削減幅度越大,有利於促進世界範圍內工業製成品的市場開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