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瑞豐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瑞峰鎮隸屬於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地處青神縣南部,東與樂山市井研縣天雲鄉接壤,南與樂山市市中區劍峰鄉相連,西南與漢陽鎮毗鄰,西與羅波鄉為鄰,北與西龍鎮、青竹街道交界,東北與白果鄉毗連,行政區域面積49.17平方千米。

明末時期,屬瑞芝鄉;1985年11月4日,公社改瑞峰鎮;2005年4月30日,天池鄉併入瑞峰鎮。截至2018年末,瑞峰鎮戶籍人口為13639人。截至2020年6月,瑞峰鎮轄1個社區、3個行政村。

2018年,瑞峰鎮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1]

建置沿革

明末時期,屬瑞芝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瑞豐鄉。

1952年,屬瑞峰鄉。

1956年,天池鄉併入瑞峰鄉。

1958年,鄉改瑞峰公社。

1962年,天池析出。

1985年11月4日,公社改瑞峰鎮。

2005年4月30日,天池鄉併入瑞峰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瑞峰鎮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瑞峰場青槓坪、黃桶、楊柳漕、中岩、天池、尖山;下設4個居民小組,4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瑞峰鎮轄1個社區、3個行政村:劉家場社區、天池村、楊柳漕村、中岩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瑞峰鎮地處青神縣南部,東與樂山市井研縣天雲鄉接壤,南與樂山市市中區劍峰鄉相連,西南與漢陽鎮毗鄰,西與羅波鄉為鄰,北與西龍鎮、青竹街道交界,東北與白果鄉毗連,行政區域面積49.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瑞峰鎮河岷江河東系深丘地帶,以龍泉山脈為主體;河西為淺丘。境內最高點位於窩槽山頂,海拔708.5米。最低點位於雅布灘,海拔387米。

氣候

瑞峰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9℃。無霜期年平均3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81.7小時。年平均降水日數16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8月最多。

水文

瑞峰鎮境內主要河道有一級河岷江,流經青槓坪村、中岩村、黃桶村,總長7千米;二級河思蒙河,流經青槓坪村4組、1組與岷江匯合,總長1千米。

自然災害

瑞峰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包括洪澇、旱災、滑坡等。洪澇災害主要分布在青槓坪村、黃桶村。旱災有春旱、夏旱和伏旱,以夏旱最為突出。主要分布在尖山村、天池村、中岩村。滑坡主要發生在每年的4-9月,分布地區在尖山村、天池村、中岩村。

自然資源

瑞峰鎮境內已探明有礦藏2種:磚瓦用頁岩、建築用砂石。

2011年,瑞峰鎮有耕地面積1.3萬畝。

人口

2011年末,瑞峰鎮總人口1435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00人。總人口中,男性7353人,占51.2%;女性7003人,占48.8%;14歲以下1716人,占12%;15-64歲9393人,占65.4%;65歲以上3247人,占22.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彝、哈尼、土家、白、傣等少數民族,共12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3人。

2017年末,瑞峰鎮常住人口為9400人。

截至2018年末,瑞峰鎮戶籍人口為13639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瑞峰鎮完成財政總收入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8.1%。

2012年,財政總收入0.24億元,比上年增加279.36%。

2018年,瑞峰鎮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瑞峰鎮實現農業總產值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3%。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8792噸,其中水稻4827噸,玉米2523噸,小麥1442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大豆、蔬菜、花生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500畝,產量5090噸,其中花生222噸;蔬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4020噸,主要品種有青菜、白菜,其中青菜2500噸,白菜1500噸;椪柑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2658噸;桑園面積0.2萬畝,產繭0.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9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羊飼養量2200隻,年末存欄1700隻;牛飼養量1400頭,年末存欄0.1萬頭;上市家禽59.8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4155噸,其中豬肉2855噸,牛肉1940噸,羊肉1590噸;禽蛋838噸。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4.3萬畝,其中防護林32391畝,經濟林258畝,竹林10351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6萬株,林木覆蓋率62.5%。漁業以養殖鰱魚、鯉魚等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21.5平方千米。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61公頃,產量47.5噸,漁業總產值452萬元。

2012年,瑞峰鎮生產糧食8822噸,人均637千克,其中水稻4758噸,玉米2553噸,小麥1460噸。畜牧業以養殖生豬為主,2012年生豬飼養量3.91萬頭,年末存欄2.45萬頭;羊飼養量0.22萬隻,年末存欄0.17萬隻;牛飼養量0.14萬頭,年末存欄0.1萬頭;家禽飼養量16.93萬羽,上市家禽59.87萬羽。生產肉類4713噸,其中豬肉3155.噸,牛肉940噸,羊肉32噸。禽蛋838噸。截至2012年末,累計造林4.3萬畝,其中防護林32391畝,經濟林258畝,竹林10351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6萬株,林木覆蓋率62.5%。漁業以鰱魚、鯉魚等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21.5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61.0公頃,產量47.5噸,漁業總產值452萬元。

工業

2011年,瑞峰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6億元,比上年增長2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4%。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136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2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

2012年,瑞峰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6億元,比上年增加23.0%,占生產總值的比重24.0%。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13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41億元,比上年增加41%。

商業

2011年末,瑞峰鎮有商業網點366個,職工1462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1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

金融業

2011年末,瑞峰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41%;各項貸款餘額1960萬元,比上年增長78%。[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瑞峰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62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2所,在校生254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7人,專任教師1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瑞峰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5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0人,經營管理人才20人,技能人才80人,農村實用人才20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瑞峰鎮廣播喇叭10隻,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900多戶。

2012年末,瑞峰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6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藏書100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0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2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牛咡燈。每年舉辦瑞峰龍舟旅遊文化節。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瑞峰鎮有各級各類醫療村衛生室9個,衛生院1個;病床35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5張,固定資產總值2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6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0.2人。

社會保障

2011年,瑞峰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1戶,人數250人,支出64.3萬元,比上年增長143.2%,月人均214.3元,比上年增長138.9%;城市醫療救助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70人次,共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20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76戶,人數919人,支出101.9萬元,比上年增長138.9%,月人均92.4元,比上年增長144.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6人,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125.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人,支出1萬元,比上年增長106.7%;農村醫療救助101人次;農村臨時救濟1238人次,支出24.8萬元,比上年增長140.7%。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310人,緊急轉移安置3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32.6畝,救災支出15.3萬元,比上年增長113.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6人。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04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12792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瑞峰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千米,投遞點7個,鄉村通郵率100%;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0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50件。電信服務網點6個;固定電話用戶1400戶;移動電話用戶3700戶,比上年增加590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49%,比上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5]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瑞峰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8千米,生產能力8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交通運輸

2011年,瑞峰鎮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23千米。客運站1個,日均發送客車8次,日客運量128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瑞峰鎮因境內中岩山峰曾長過瑞草(靈芝)而得名。

文物古蹟

瑞峰鎮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瑞峰漢崖墓群和青神縣文物保護單位母豬池。

風景名勝

中岩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求學成才,初戀成婚的地方,被范成大譽為"西川林泉最佳處",陸游贊為"川南第一山",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青神城東南11千米的黃金旅遊線上,景區保護區面積26平方千米,主景區為上、中、下三寺(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