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琵琶蟾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琵琶蟾蜍(英文名: Common Surinam toad, 學名: Pipa pipa Linnaeus) 又名蘇利負子蟾、蘇里南蟾蜍、蘇里南爪蟾,是一種主要生存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原始蛙類。 [1]

其體型雖然比起非洲牛箱頭蛙(世界第二大青蛙)和非洲巨蛙(世界上最大青蛙)要小的多,但是琵琶蟾蜍勝在其外表之上,導致現在它的名氣要比前兩者要大的多了。

分佈區域

非洲南部的南非、史瓦濟蘭那米比亞。生活在水生植物和藻類茂盛的湖泊、池塘、水庫和溪流。[2]

外形特徵

琵琶蟾蜍通常身體都略顯棕色或灰色,有的體態扁平似方形。眼小,頭扁平。吻突與上下齶的皮膚鬆弛下垂。指端有細小的星狀附器,有助於尋食。 成年負子蟾可以長到15-20cm。

繁殖

每年四月是繁殖期, 琵琶蟾蜍(負子蟾)交配方式獨特, 一般都是在水中進行交配。雌性就會發出一種特別的氣味來吸引雄蟾,雄蟾用前肢緊抱雌蟾的後肢,一晝夜後雌蟾泄殖腔腫脹起來,並開始產卵。雌蟾在水中將卵子排出之後雄性會將卵子緊抱置於雌蟾的背上,這時雄性就會爬到雌性的背上完成整個受精的過程。在繁殖期內,雌蟾背部的皮膚變得非常厚實柔軟,並形成一個個像蜂窩一樣的穴,小穴數目多達幾十甚至上百個。在水中的受精卵由殷勤的雄蟾用後肢夾著,一個個地放在雌蟾背上的小穴裡,並負責"封好"。

兩個月之後背上的幼子就會戳破覆蓋其上的皮膚出生,一旦幼蛙從背上鑽出,雌負子蟾會馬上在樹上或石頭上蹭背,皮膚的上層便脫落下來,又恢復繁殖前的模樣。嘿嘿,現在明白了為什麼琵琶蟾蜍在不繁殖的季節,背上為什麼這麼光滑了吧! 負子蟾的蝌蚪是雙出水孔型,即有兩個出水孔而無角質齒;異舌蟾科也屬此型。這類的出水孔不能與魚類或有尾類鰓部的孔相比較。從以色列下白堊紀已採到近於這類群的化石,表明很早就開始分化,並認為這是一個既原始又相當特化的類群。

參考來源

  1. 腦洞趣聞. 稍微扒一下負子蟾這種長相噁心的生物!. 每日頭條. 2017-12-21 [2020-04-24]. 
  2. 楓無痕. 以前的人們沒有驗孕棒是怎麼知道自己懷孕了?這種青蛙成了驗孕棒. 每日頭條. 2017-12-08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