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琴音樓(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琴音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琴音樓》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琴音樓

琴音樓位於萬安橋端,曾經是城區繁華場所,萬縣市曲藝團辦公地。一頭瀕臨長江碼頭,有菜市場、窯貨店、電影院、照像館,一頭連接和平廣場,有大梯子、小桃園,還有茶館、閱江樓。三峽工程蓄水後,這一切淹沒殆盡。琴音樓搬遷北濱路,在體育館底層角落,已更名為南浦劇場,每周表演節目少,老票友閒坐聊天。我不禁想起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琴音樓每天座無虛席絲竹管弦不絕於耳,門前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熱鬧場景。

那時,川東竹琴、金錢板、快板、相聲、花鼓、川東清音、四川評書、川東盤子、四川荷葉、方言諧劇等曲藝仍受追捧,城裡人閒暇最愛去的地方便是琴音樓。若問你不知琴音樓,一般會認作鄉下人,極可能被人瞧不起。我自幼不喜歡古裝劇,農村露天電影隔三岔五,每逢咿咿呀呀唱不完的京劇、川劇等拽瞌打睡,而戰鬥故事片翻來覆去看也津津有味,放映卻總從新聞簡報開始,傳統劇插在中間,末尾才輪到打仗的影片,讓人掃興又摸黑。參加工作後,定居沙河子,為改頭換面,不當大老粗,我暗地鑽進琴音樓,觀看了幾場尺嗙嗙,逐漸留下深刻印象。

所謂尺嗙嗙,也就是竹琴。起源河南,流傳川東,兩百餘年經久不衰,勞苦群眾拍手叫好。彈唱內容廣泛,既有正宗戲文,又有即興之作,還有滑稽段子,可謂包羅萬象。1907年,竹琴藝術家孫海濤因以袍哥身份從事進步活動被軍閥楊森所斬,在南門沙壩臨刑時,唱了一段《秦瓊哭頭》,頗為慷慨激昂,觀眾無不流淚。我聽說過《月下盤貂》《三難新郎》《梁山伯與祝英台》《志貞掛畫》《元宰游庵》《八陣圖》《白兔記》《白蛇傳》《坐樓殺惜》《活捉三郎》等劇目,但只對反映現當代本地題材者感興趣,如《華子良傳奇》《雙槍老太婆》。

琴音樓周圍美食眾多,琳琅滿目。每次表演結束,人們呼朋喚友,常去品嘗大橋牛肉麵、雜醬面、程涼麵、巷子深羊肉格格、桃園小籠湯包、賴湯圓、酸辣粉等名特小吃,或登閱江樓,憑欄圍桌,炒個豬肚,爆盤腰花,喝二兩白干,賞石琴響雪,人生之樂,莫過於此。附近商場林立,貨品洋氣十足,歌舞廳密集,美女如雲,又緊鄰二馬路等黃金地段,通宵達旦燈火輝煌,繁華似錦,素有成渝萬不夜城小香港之稱,令人流連忘返。優越城市地理位置,把琴音樓烘托出色。此間盛況,誰不羨慕?

現在,萬州區成為中國曲藝之鄉,竹琴、金錢板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平心而論,這是年深日久積澱的結果,離不開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琴音樓雖然消失,老藝人大多離世,可作出的歷史貢獻,人民永遠銘記在心。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