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球殼模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球殼模型 球殼模型是處理費米子時的圖形或原子或同位素的模型
原圖鏈接  

球殼模型(Shell Model) 也稱為單粒子模型(Single-Particle Model)是根據原子核穩定性(Stability)的實際觀察結果所提出的。[1]

發展

1940 年代末期至今,人們對於核結構的瞭解有非常巨大的進展,而其中較具代表性的里程碑。

結構理論

球殼模型可說是最基本的核模型,而且在輕核的範圍內它可說是非常的適合,但在其計算的過程中,獨立粒子們的運動僅拘限於單一的總角動量殼層(singlej shell),然而在較重且遠離魔幻數閉殼(close shell)的核子體系下,這些價核子(valence nucleons)是被允許同時存在幾個總角動量殼層中。雖然球殼模型也可以計算這種多重 j 殼的核子,但其所需的計算量將會非常的巨大,就算用現在的高速電腦來計算,其所得的結果也不容易去表現出真正的物理。所以在核結構的研發中,尤其在中、重核的範圍,便以非對稱球型核為主的兩種路線為主。其一為以此非對稱球型核的位勢來討論單一粒子的運動情形,另一則注重在非對稱球型下核之宏觀運動(macroscopic motion)現象。也可以說前一方式(稱為變形球殼模型,或 Nilssonmodel)為後者(稱為聚集模型 Collective model)的微觀性微調,而且兩者的配合對往後的核結構模型有舉足輕重的影響。[2]


參考來源

  1. 葉錫溶、蔡長書. 放射化學. 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西元2012年9月15日: 第13頁. ISBN 978-986-236-585-4 (繁體中文 ). 球殼模型 
  2. 郭榮升. 核子結構模型簡介. 物理雙月刊. 2002 年 12 月, 二十四卷 (五期): 730–7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