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球果假水晶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球果假水晶蘭

中文學名:球果假水晶蘭

拉丁學名:Cheilotheca humilis (D. Don) H. Keng

拼音:qiuguojiashuijinglan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杜鵑花目

科:鹿蹄草科

屬:假水晶蘭屬

球果假水晶蘭 (Cheilotheca humilis (D. Don) H. Keng)又叫球果假水晶蘭,是杜鵑花科(原為鹿蹄草科),假沙晶蘭屬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葉鱗片狀,無柄,互生;根細而分枝,集成鳥巢狀;花單一,頂生,下垂,無色,花冠管狀鐘形。種子多數,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淡褐色,有網狀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形態特徵

株:植株高7-17厘米。

葉:葉互生,長圓形、寬橢圓形、寬倒卵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長1-2厘米,寬0.4-1.2厘米,全緣或有細小齒,無毛。

花:花單一,頂生,下垂。花冠管狀鐘形,長1.4-2.5厘米,徑0.5-1.3厘米;萼片(2)3-5,長圓形;花瓣3-5,長方狀長圓形,長1.4-2.5厘米,邊緣外卷,基部成小囊狀,內面有長毛;雄蕊8-12,花葯被小疣,花絲有疏粗毛;子房無毛,側膜胎座6-13,花柱長2-5毫米,柱頭中央凹入呈漏斗狀,有疏長毛。

果:漿果近卵球形或橢圓形,下垂。種子多數,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淡褐色,有網狀突起。

產地分布

分布: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及緬甸。

產地:黑龍江吉林東南部遼寧東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台灣湖北西部、雲南及西藏東南部。

生境:海拔900-3100米的針闊混交林或闊葉林下。

水晶蘭與球果假水晶蘭有什麼區別

據介紹,假水晶蘭和水晶蘭是同屬鹿蹄草科的腐生植物,親緣關係十分接近,相當於「姐妹」,因此光從外形上看,很難區別。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子房構造不同。「沒有實物,也不能看到子房內部,只能從外形上初步判斷。」李方文說。

河北保定市易縣林業局工作人員謝玉常曾在2014年發文《幽林白精靈》,詳細介紹水晶蘭,其在文中稱,水晶蘭晶瑩潔白,卻生長在幽暗潮濕的密林;貨真價實的植物,全身上下卻沒有一個葉綠素,全靠「他人」養活。在自然界中,水晶蘭多為數株聚生,少數獨出,全株高約10厘米~15厘米。在千萬年的進化中,水晶蘭的葉子進化成白色半透明鱗片,如一層薄如蟬翼的紗包裹在潔白的莖上。晶瑩剔透的多重花瓣像一朵盛開的玫瑰。每年6月~9月是這些花兒腦袋低垂的時候,也是它們剛剛出土不久之時。等到蜜蜂前來拜訪時,它們才會逐漸昂起頭來,最後長出野生動物喜愛的漿果。完成傳播種子的任務後,它們將變成一根根灰黑的「火柴頭」。

水晶蘭生活在幽暗潮濕的枯枝落葉之間,和其他腐生生物一樣從死亡的生物身上汲取養分。水晶蘭全株沒有葉綠素,因此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它獲取食物的奧秘就在腳下的腐葉堆里。水晶蘭的根部與菌根類似,其實就是模仿真菌的菌根,並探進真菌的根內吸收營養。像水晶蘭這種寄生在腐生真菌身上的植物,在植物界中不多見。[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