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珠海港 |
---|
圖片來自通用運費網 運營機構 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港是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的沿岸港口之一,也是廣東省的五大樞紐港口之一。珠海港現在由東部的萬山、香洲、九洲、唐家,西部的高欄、洪灣、斗港共計7大港區構成。2017年,珠海港的貨物吞吐量達227萬TEU,增長率達37.3%,使得珠海港的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73位,成長率更是世界第二。 珠海港位於珠江口西岸,臨海扼江,海路橫渡珠江口可達深圳和香港,距香港36海里;北距上海928海里;南距湛江、海口分別為217海里和255海里。珠江水系的崖門、虎跳門、雞啼門和磨刀門水道均穿過珠海市入海。珠海港具有良好的建港條件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是國家定位的25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全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珠海港已形成包括西部的高欄港區為主體,東部的萬山以及九洲、香洲、唐家、洪灣、斗門等港區共同發展的港口格局,規劃港口岸線長度110560m。截至2012年7月底,全港共有泊位131個,其中生產性泊位126個,萬噸級以上泊位17個。港口吞吐能力7001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139萬標箱。 珠海港與廣州港、深圳港、香港港等同區域大港錯位和差異化發展道路,重點發展油氣化工品、煤炭、礦石、天然氣等大宗散貨和集裝箱運輸。、珠海港竣工、在建、籌建的港口項目52個、總投資約300億元。
歷史沿革
- 1980年,九州港由珠海市政府投資興建。
- 1983年3月,珠海市政府建成九洲客貨碼頭,以後進行一期擴建。
- 1989年,珠海市政府提出了「大港口、大工業、大經濟、大發展、大繁榮」開發東西兩翼的戰略決策,西部地區和橫琴島納入了廣東省20世紀90年代重點發展計劃。
- 1982年12月至1984年,九洲港區按萬噸級船舶進出標準進行港池和航道疏浚,長18千米,水深8米,寬100米。
- 1985年,九洲港區擴建,建設2個萬噸級泊位。
- 1986年至1987年,九洲港區再次進行了兩次維護性疏浚。
- 1993年以後,珠海港建設重點向高欄港區轉移,並逐步建設和完善高欄、九洲、桂山、唐家、香洲、前山、井岸、斗門等港區。
- 1994年6月,珠海港被國務院批覆為貨運港口。
- 1995年4月,珠海港實施生產性試航。
- 1996年7月,珠海港正式對外開放。[1]
- 1996年10月至1997年12月,高欄港區經廣州航道局各類型挖坭船施工,完成疏浚港池和航道工程 。
- 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在批准《珠海港總體佈局規劃》中明確:珠海港是全國沿海的主樞紐港,是以大宗散貨和外貿物資中轉運輸為主的綜合性港口
突出的區位優勢
- 珠三角西部唯一天然深水良港,錨地距國際大西水道僅一海里;
- 大船公司進出華南地區的第一/最後掛靠港;
- 毗鄰香港,接壤澳門,是粵港澳深化合作最重要的橋頭堡;
- 坐擁珠江水系最主要的入海口,無可比擬的江海聯運優勢;
- 通過西江航運可與桂、黔、滇廣大腹地相連,貨源腹地輻射至西南地區;
- 廣珠貨運專用鐵路直達高欄港,全線電氣化,暢順集疏運陸上大動脈;
- 四橫五縱八高速公路網建設,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交通樞紐城市,實現海空聯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