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珊瑚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珊瑚頌
來自點力文秘網的圖片
shān hú sòng

中文名稱: 珊瑚頌

所屬專輯:《珊瑚頌》

歌曲時長: 04:28

發行時間:20世紀60年代初

歌曲語言:中文

譜曲: 胡士平
王錫仁

音樂風格:懷舊

歌曲原唱: 趙雲卿

《珊瑚頌》是由趙忠、鍾藝兵林蔭梧、單文等作詞,胡士平、王錫仁作曲的一首樂曲,創作於作於20世紀60年代初,歌劇《紅珊瑚》的主題曲,唱詞採用了借物抒情,以物喻人的手法,借讚美紅珊瑚來讚美漁家女珊妹,文學性和可唱性。原唱趙雲卿。朱逢博演唱的 《珊瑚頌》表現力極強,為唱這類紅色經典歌曲開了條新路,是一首可以傳世的佳作, 成為紅色經典之作。 2019年6月,《珊瑚頌》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1] 

創作背景

《紅珊瑚》出自歌劇《紅珊瑚》,創作於歌劇《紅珊瑚》劇本完成之後,集中體現了珊妹人物的精神面貌。歌劇《紅珊瑚》講述的是第三次國內戰爭的勝利階段中人民解放軍和人民群眾一起解放沿海島嶼的一段故事。歌劇描寫了珊瑚島上一家漁民父女,在解放前期和當地漁民一起反抗封建漁霸和蔣介石匪幫的迫害,他們受盡了折磨,並忍受着深重的苦難。後來人民解放軍的一位參謀來島上偵查,及時組織群眾向反動統治者進行鬥爭,他們經過艱苦的鬥爭,終於配合人民解放軍的進軍,勝利完成解放沿海島嶼的任務。歌劇揭示了漁民民不聊生的生活,同時表現了他們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盼望解放的心情,也深刻反映了人民解放軍是具有高度革命自覺性的軍隊,他們對人民解放事業懷有無限的忠誠,與人民群眾有着血肉不可分的密切關係。

演藝技巧

《珊瑚頌》氣息的運用主要是找准換氣口。A段有四句話,每一句有四小節,演唱者可以兩小節換氣一次,如第一句「一樹紅花照碧海」,演唱者可以在「紅花」後換氣,這樣換氣以後才會有更多的氣息完成後面的「照碧海」,從而使整句顯得完整優美。其中「風波浪里把花開哎」要換氣兩次,在「浪里」後和「花開」後換氣。「花開」和「哎」要巧妙做到聲斷氣不斷的歌唱感覺,這樣才能做到氣息很好的控制和支撐。B段在演唱時和A段的換氣感覺差不多,氣息要做到強弱很明顯的感覺對比,如「雲來遮霧來蓋」和「雲裡霧裡放光彩」這兩句。後面則需要更多的氣息支撐把樂句推向高潮,如「風吹浪打花常開」。只有做到收放自如,演唱起來聲情並茂就不會很難的。所以在演唱前一定要仔細研究譜子,認真讀歌詞,作好案頭工作,安排好換氣口。

《珊瑚頌》從歌詞表面來看,對珊瑚的讚美,其實詞作者是借珊瑚隱喻了珊妹勇敢堅毅敢於與反動統治鬥爭的精神,把握住這條情感主線演唱起來就不難。A段是對珊瑚花開的嬌艷的描述,字裡行間的喜悅要從心靈深處唱出來。B段是對珊瑚的讚美歌頌,在演唱時既營造出珊瑚與雲霧風浪的鬥爭意境,也傾訴出對珊妹的讚美和歌頌。

演唱歌曲時要字正腔圓,注意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和字尾。這首曲子有好幾個地方是值得注意的:「一樹紅花」的「一」字,不要唱的太擠太白,「紅」字要多找一點全通道咬字歌唱的感覺,不能在嗓子裡捏着唱,要唱得圓潤一些。其中「火」的「焰」字要及時歸韻。歌曲中趙的「哎」唱得清晰明白,還要柔和一些。B段中「雲裡霧裡放光彩」中的「放」字要及時歸韻,並且聲音強有力地進發出去,把歌曲推向高潮。「風吹來」中的「來」也要及時把軟齶提起來,這樣歸韻才會有力。結尾「花常開」中的「開」一下子歸韻並且強收。作者很好的掌握了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民族特徵、創作個性、音樂語言。 ==相關視頻==

紅色經典;趙雲卿原唱《珊瑚頌》,這是我聽過最好聽的版本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