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榴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玫瑰榴石
英 文 : Rhodolite Garnet [1]
日文名 : 薔薇柘榴石(Barazakuroishi)
又 名 : 薔薇榴石
產 地 : •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 • 坦尚尼亞:翁巴/Unba • 印度:奧里薩邦/Orissa • 馬拉威:全境 • 莫三比克:全境 • 巴西:全境 • 斯里蘭卡:全境 • 挪威:全境
性質
顏 色 : 薰衣草粉、玫瑰紅、酒紅色、紫色
晶 系 : 等軸晶矽
斷 口 : 貝殼狀至不規則
硬 度 : 7-7.5(摩氏硬度)
光 澤 : 玻璃光澤
比 重 : 3.1 - 4.3
折射率 : 1.72 - 1.94
雙折射 : 常出現不規則的雙折射
多色性 : 只在部分罕見品種
晶體慣態 : 菱形正十二面體或正立方體
拋磨光澤 : 玻璃至半金剛光澤
光學性質 : 單折射
岩石溫度的變化歷史
榴石群是利用岩石圈熱動力學(geothermobarometry)去理解很多火成岩及變質岩起源的一個關鍵礦物。
榴石中的元素擴散速度與其他礦物相較之下較為緩慢,而且石榴石亦相對能夠抵抗交代作用(metasomatism)。
所以個別能夠保存其內部複合帶的石榴石會被用來理解其身處岩石的溫度變化歷史。
而一些沒有複合帶的石榴石則會被理解為因為擴散而導致單一化,而因為以上影響而單一化的情況亦可以用來推測身處岩石溫度的變化歷史。
特徵與特性
名稱由來
玫瑰榴石呈現與其他紅色石榴石迥異的美麗玫瑰色,英文名取自希臘語的玫瑰「Rhodon」和礦石「Lite」。
玫瑰榴石的歷史
1882年,在美國的北卡羅萊納州發現,並持續開採至1902年礦脈枯竭為止。
1964年,又在坦尚尼亞的翁巴溪谷發現了廣袤的礦床,之後在斯里蘭卡和印度等地也開採出質地優良的原石,其後至今便一直維持大規模的開採。[2]
玫瑰榴石屬於矽酸鹽礦物,由鋁質系列(Pyralspite,紅色石榴石)中的鎂鋁榴石(Pyrop)和鐵鋁榴石(Almandine)的成分混合而生成,為此種寶石的商業名稱。
雖然同為紅色石榴石,但玫瑰榴石又不同於紅褐色的美鋁榴石及深紅色的鐵鋁榴石,紅中帶紫的透亮色澤是其一大特徵。且近年更發現了紫色的玫瑰榴石,已開始於少數市場上流通。
玫瑰榴石與鐵鎂鋁榴石
玫瑰榴石為鎂鋁榴石和鐵鋁榴石的固溶體,但其中有些含有相同成分的寶石並不稱為玫瑰榴石,而是稱做鐵鎂鋁榴石(Pyrope Almandine Garnet)。
玫瑰榴石的成分並不均等,若鎂鋁榴石的成分較多,便呈現鮮麗的酒紅色,而鐵鋁榴石的成分越高,則會帶有較深的紅褐色。這是因為鐵鋁榴石成分中含有較多的鐵離子,且由於鐵鋁榴石成分較多的礦石幾乎不具寶石價值,因此不以商業名稱「玫瑰榴石」稱之,而是另以鐵鎂鋁榴石稱呼。[3]
玫瑰榴石的保養
玫瑰榴石為中高檔寶石之一,是一種呈酒紅色澤的美麗寶石,市場流通量多且廣受歡迎,可說是石榴石家族中的最佳主角。由於開採量多,價格僅高於褐色的鐵鋁榴石,合理而容易入手,因此市面上有許多結合銀飾的飾品和能量石。
在日常保養方面,佩戴之後應立刻以羊皮等軟布輕柔擦拭。
而要是皮脂和汗水等單靠擦拭無法去除,導致飾品彷彿出現一層水霧,即可將飾品以稀釋過的廚房用中性清潔劑浸泡,再用柔軟的刷具輕輕刷洗。玫瑰榴石質地堅硬,一般而言像這樣的保養並不會造成傷痕。
但若清潔劑不慎殘留,反而可能造成飾品起霧,因此清潔後不該直接靜置,而是應立即以流水將清潔劑徹底沖洗乾淨。[4]
此外,若鑲嵌不夠牢固,偶爾會發生脫落的情形,因此沖洗時請務必小心,免得寶石脫落掉入排水口。沖洗後建議以乾布確實吸乾水氣,避免日光直射,放置於陰涼處,與其他寶石分開保管(因硬度摩擦可能造成刮傷)。